教师是导师,
是导学导做导创导教导考之师。
教材是导材,
是导学导做导创导教导考之材。
教案是导案,
是导学导做导创导教导考之案。
教室是导室,
是导学导做导创导教导考之室。
——选自《大众教育学》
拜读了孟国泰先生《大众教育学》“新育篇”之“教育新概念”后,我有如下感悟:
教师是“导学导做导创导教导考之师”,在“三标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创新思维的培养者、学习效果的评估者。这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多重角色,这种多元化的角色定位,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材被称为“导材”,教案为“导案”,教室为“导室”,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环境。在三标课堂中,这些资源被充分利用,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导材提供学习的基础内容,导案规划了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而导室则是学生实践、交流和创新的场所。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将三标课堂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导师、导材、导案和导室都围绕着这些标准展开工作,以确保导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这段文字和“三标课堂”的理念都强调了导学过程中的引导性和互动性。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伙伴。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变“教”为“导”,实乃教育之道。
作者:李敏(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