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秋趣》
朱启峰
文人眼里的秋天充满了凄凉,我脑袋里的秋天充满了诱惑,满眼都是吃的。在我的家乡韩信故里——淮阴,秋天有个“摸秋”的风俗,民间有句俗语,“八月半摸秋不算偷”,“摸秋”,其实就是“偷秋”的意思。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祝愿得子的象征活动。立秋晚上会去别人家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这一习俗表现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摸秋时不能带手电筒,摸秋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生育的祈愿,也展现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邻里关系的和谐。这一习俗在各地虽有所差异,但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中记载:“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那些结婚后未生育的女子,中秋之夜会乘着月光,在小姑子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别人家的田中去偷摘瓜豆。因为民间相传,摸到南瓜的,即可生男孩,因为“南”与“男”谐音,摸到扁豆则生女孩,因为扁豆也称“娥眉豆”。而这一夜,瓜豆之主非但不责怪“偷摘”者,反而以此为乐。后来“偷摘”者多为调皮的小孩,此夜,家长放纵孩子到别人家田中“摸秋”,如果是摘得葱,则认为小孩长大后能聪明,如果是摘得瓜,则认为以后小孩吃喝不愁。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从不叫骂。
提前几天我都把邻居家菜园子里的瓜果状态透过篱笆观察清楚,对于豆角辣椒茄子丝瓜之类不能拿来就吃的忽略不计,只关注哪家菜园有香瓜,哪家菜园有黄瓜,哪家菜园有梨子,哪家菜园有菜瓜。。。。。。有一次我摸了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大菜瓜,估计有一米长,抱着回到院子里,啃到我打了饱嗝才吃了三分之一。我叹服先辈乡民的仁慈和厚爱,摸秋,一个“摸”字,把秋天渲染得甜美而又温馨。
秋收时节,跟着姐姐下田做农事,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捡花生,刨红薯,可以一边做一边吃。有时候还能发现一些野果,除了邻居家菜园子里的瓜果,田里的红薯花生和野果,二叔家的柿子也是我每年深秋期待的口福,经过二叔柴火烘熟去其涩味,双手掰开,金黄色的柿瓣滑爽甜润,在舌尖上肆意舞动,享受这浓浓的秋意。
作者简介
朱启峰,淮安市淮阴区人,高级烹饪师、高级导游、高级旅游策划、二级心理咨询师,文旅公司负责人,致力于文化和旅游产品的研发,美食美景的传播,玩就是工作,工作就是为了玩,先正在筹备首家猫文化主题山水景观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