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跌再跌的油价为何让人难高兴?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近段时间以来,汽车燃油价持续回落,以95#汽油为例,已从“高潮”时的每升近9元的价格,跌至今日的7.87/每升,看趋势还有下跌的空间。
一直居高不下的油价,罕见地回落到“7”字头的价格,跌幅之大,用时之短,这对于有车一族来说,本应该是件高兴的事。但是,网传的一则新闻:中石化原董事长王宜林贪污9千亿,已被立案调查。此事一出,令人震惊的同时,不免怒火顿生,怪不得这些年汽车燃油价是“一路飙红”,难不成都进了这厮的腰包?
随着“石油巨头”王宜林贪腐案的曝光,这一事件不仅触动了公众的神经,更引发了对国有企业监管机制的深刻反思。 中石油,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当贪腐的阴影笼罩在这样一个关键企业之上,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在国家经济命脉的守护者中,是否存在监管的盲点? 这起贪腐案的曝光,是对我们监督体系的一次严峻考验。它提醒我们,无论企业规模多大,地位多高,都不能成为监管的例外。我们必须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确保每一项权力都在法律和道德的阳光下运行。 同时,这一事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腐败,这一社会毒瘤,不仅侵蚀着企业的健康发展,更损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腐败行为,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中石油贪腐案的曝光,不仅是一个警示,更是一个契机。它促使我们反思并加强监管,以确保国有企业的健康运行,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巨贪王宜林一案,再次印证了中国政府“反腐永远在路上”的铁腕行动。正义如同星辰,即便夜再深,亦不会缺席那光芒的轨迹。
九千个亿,这是什么概念?相信这个数目有些浮夸,但王宜林贪腐并已“双规”是被坐实的。虽说官方并没有公布具体的数字,但应该属于数额巨大。我不知道,近期汽车燃油价的持续走低,是否和王的落马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希望政府在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多“撒网”,想必可以捞到更多的“鱼”。不仅能祛疤止痍,为国家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而且可以为千家万户的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