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礼赞
李 庆 和
农耕伊始五千年,中华文明永相传。殷殷耕耘得丰酬,累累硕果食为天。国家设立丰收日,民节创新世代延。喜看稻菽千重浪,礼赞桑田谱拙篇。
纵观华夏历史,吃饭穿衣为先。西汉司马迁言:“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东汉班固言:“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上下五千年,民以食为天。朴实的认识,颠扑不破的真理,是至理名言。
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繁衍,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在生存环境中,他们认识自然,顺其自然,征服自然,演绎着不朽的诗篇。他们从一粒种子,一颗果子,一滴水中发现,要生存,要繁衍,必须解决吃和穿。因此,粮食是关键。
勤劳朴实的祖先,从新石器起源,到近代耕种桑田,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年岁岁桑蚕。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就是为了解决一个吃和穿。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耕生活,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单干,“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男耕女织,耕读传家”的农耕生活,是中国儒家文化追求的物质和精神的乐园。因此小富即安,农业生产力没有大的发展。
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农民分得了土地,拥有了不动产,亿万农民尽开颜。互助组,人民公社,生产关系不断变迁,促进了农村、农业、农民极大的发展。君不见:学习大寨,愚公移山,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造农田,粮食不断增产;学习袁隆平,科技种田,改良种子,合理密植,防虫防灾,粮食连连翻番。八亿农民,取消了农业税,共产党领导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
粮食亩产过“黄河”,跨“长江”,新征程中华民族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解决了人民的温饱,小康得以实现。但帝国主义心不甘,对我们的粮食安全虎视眈眈,转基因作物可见一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备战备荒为人民”。伟人的教导响耳畔。“饭碗要端在自己的手中”,领神殷殷呐喊。
秋分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恰好是从“立秋”到“霜降”这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呈一幅丰收画卷。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正如一句农谚所言:“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因而,国家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祖先智慧结晶的敬重与传承,更是体现了知晓自然更替,顺应了自然规律的发展观。
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喜悦,也是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国家意志的体现。从历史脉络看,千百年来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祈盼“五谷蕃熟,穰穰满家”,都在冀希国泰民安。从文化现实看,国家设立一个全民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凝练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庆祝丰收的文化内涵。一言以蔽之,丰收,释放农民的欢欣鼓舞,庆典,凝结人民的精神力量,一个丰收节,万家乐团圆。
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是农耕文化的传承,是小康社会的结晶,更是亿万农民的期盼,农民获得了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正是:丰收节至家家欢,五谷丰登粮仓满。 田园风景多欣慰,丰盈岁月如君愿。 一个农民的儿子,在这春华秋实的季节里,在这万家喜庆的节日里,我衷心祝愿:衣食父母永远幸福美满!
注:今年9月22日迎来了第7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二日(农民丰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