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中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之际,9月15日至16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世界音乐学术交流与展演”,旨在全面加强学院与世界各国音乐家和音乐学者的联系,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音乐交流,从而促进世界音乐多元发展,实现音乐互融互通互享互鉴,使音乐成为不同文化、不同人群互相了解与沟通的桥梁。
本次大会围绕 “沿传统而前行”的主题,共设立了开幕式、主旨演讲、世界音乐快闪、两场学术研讨会、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专场音乐会、工作坊及专题讲座、多元音乐教育座谈会、荷兰LOTT and Friends乐团专场音乐会等九大板块活动。参加本次大会有来自两大国际音乐组织(国际音乐理事会和国际青年音乐联盟)的人员;来自荷兰青年音乐联盟、韩国音乐协会、印度音乐家联合会的嘉宾;来自哥伦比亚、美国、瑞士、德国、伊朗、斯里兰卡、尼泊尔以及中国香港各大院校的学者和来自伊朗、越南、哥伦比亚、土耳其、荷兰的音乐家们,参会嘉宾覆盖了1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近130名专业人士。


9月15日上午,“世界音乐学术交流与展演”大会开幕式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道远楼会议厅拉开帷幕,活动邀请了国际音理会项目及合作委员会主任Davide Grosso与国际青年音乐联盟行政总监Blashko Smilevski为大会致开场词,之后中国音协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院长叶小钢教授致欢迎词并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的国际化视野”为主题作主旨演讲。开幕式的最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作为特邀嘉宾作主旨发言,分享探讨了盛唐音乐的来源与兴起。
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世界音乐快闪”9月15日中午在港中大(深圳)校园一角闪亮登场,哥伦比亚三重奏与大学生的互动演出引来众多校内学生与教授和参会嘉宾的驻足观演、合拍互动,精彩绝伦的表演把现场气氛燃到爆,也为本次大会吸引到更多的音乐爱好者,一同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
在9月15日下午进行的学术研讨会环节,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协会领导、总监和大学教授进行主题研讨。研讨会围绕"交流与融合""传统与现代"两个主题展开,专家学者们阐述了保护传统音乐的重要性,目前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分享了艺术文化带给所有人的启发,快乐和动力。
与会专家表示,音乐是一种跨文化对话的手段,应将“世界音乐”这一概念放到更广泛的历史中来进行研究,勾连音乐与文化的关系,并通过世界多元音乐交流建立起音乐发展的新途径。
“世界音乐”在中国众多的音乐院校是必修课程,但教学中,无论在材料上、教学方法上,以及对跨文化音乐的理解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次研讨会还专门设立了“世界音乐教育与研究"专题研讨板块,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以及越南国家音乐学院音乐系的老师们对此进行了专题研讨,阐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
为了配合学术思想的阐释,9月15日晚,世界多元音乐专场音乐会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逸夫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上演,来自伊朗、越南、哥伦比亚、土耳其和荷兰的音乐家为大会上演了一台精彩的音乐会。美妙多彩的音符、炉火纯青的技艺、婉转空灵的歌声,一场多民族、多文化的音乐交流在此展开。
作为本次学术活动的一部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9月16日开展了三场世界音乐学术讲座和两个音乐工作坊。内容包含了西方作曲家利用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创作,伊朗传统音乐的即兴演奏、土耳其古老乐器Ceng的复原,以及全球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音乐学的社会职责等问题。
为了使大学中的学术活动能够延伸到社会,惠及百姓,本次活动专门设立了一场校外公益音乐会,由荷兰“乐天与朋友们”乐团为深圳市民演唱。音乐会于9月16日晚在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演艺中心大剧场上演,听众免费入场。近乎满场的听众享受了一场令人难忘的、充满音乐魅力与文化融合的视觉和听觉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