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贾母谈戏曲
傅济生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薛姨妈笑道:“实在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过只用箫管的。”贾母道:“也有,只是象方才《西楼》《楚江情》一只,多有小生吹箫合的。这合大套的实在少。这也在人讲究罢了,这算什么出奇?”又指湘云道:“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儿,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贾母所谈的这些戏曲的出处:
《西厢记》的作者是谁呢?对于这个问题,从明代开始出现了几种不同说法。元末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及稍后王世贞的《艺苑厄言》都认为《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几乎与此同时,又出现两种意见,认为《西厢记》是关汉卿作或者关汉卿作王实甫续。王实甫(公元1260年-公元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西遊记》的作者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又称射阳山人,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今江苏淮安)人(一说安徽桐城),祖籍安东。明代文学家。
《玉簪记》作者高濂,明代戏曲作家。字深甫,号瑞南。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于万历(1573-1620)年前后。能诗文,兼通医理,擅养生。高濂爱好广泛,藏书、赏画、论字、侍香、 度曲等情趣多样。
《西楼记》又名《西楼梦》,是明末清初的昆曲代表剧目之一。《西楼记》的创作者是文人袁于令(?—约1674),原名韫玉,又名晋,字令昭,一字凫公,号箨庵,又号幔亭、白宾、吉衣主人,吴县人。《西楼记》是明末清初传奇作品。又名《西楼梦》。讲述的是明代书生于鹃(叔夜)与歌女丽华(穆素徽)的爱情故事,共四十出。写书生于鹃与妓女穆素徽的爱情故事。二人因写词曲互相爱慕,曾在西楼同歌《 楚江情》 。于鹃之父知道后 ,将素徽逐出。相国公子乘隙以巨款买之为妾,穆不从,备受虐待。于鹃中状元后,在侠士胥表的帮助下 ,终成眷属 。据《书隐丛书》等书记载,此剧为作者自况,袁晋曾为与人争夺一妓女,被其父送官下狱 ,《西楼记》即在狱中写成 。而剧中主人公“于鹃”之名 ,切音即为“ 袁 ”。全剧音律工整 ,情节曲折,后世舞台多有单出演出。此剧另有冯梦龙删改本,定名为《楚江情》。
《续琵琶》系明代遗传,非曹寅所作。《在园杂志》卷三中原文内容为:“商丘宋公记任丘边长白为米脂令时,幕府檄掘闯贼李自成祖父坟,墓中有枯骨血润、白毛、黄毛、白蛇之异,与吾闻于边别驾者不同。长白自叙其事曰《虎口余生》,而曹银台子清寅演为填词五十余出,悉载明季北京之变及鼎革颠末,极其详备,一以壮本朝兵威之强盛,一以感明末文武之忠义,一以暴闯贼行事之酷虐,一以恨从伪诸臣之卑污。游戏处皆示劝惩。以长白为始终,仍名曰《虎口余生》,构词排场,清奇佳丽,亦大手笔也。复撰《后琵琶》一种,用证前《琵琶》之不经。故题词云“琵琶不是那琵琶”,
由此可见这些戏曲都是清代以前的,为什么没有谈到清代的戏曲呢?例如:《桃花扇》。众所周知《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 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桃花扇》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该剧作问世三百余年来长盛不衰,已经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红楼梦》作者去世以后《桃花扇》才问世的,所以《红楼梦》中贾母谈论戏曲时,没有谈到《桃花扇》。
《如皋红学》从《红楼梦》成书的年代和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巨匠,官宦门第、书香子弟,社交广泛,精於医卜、巫娼都通,熟悉女性,善待女友,有丰富的女性故事、人生坎坷、风尘碌碌、并从《红楼梦》中板鹞风筝、女儿墙、小花枝巷、人物影射、诗词引用、对联暗谕、画轴寓意、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服饰、发型、树木花卉、建筑风格、水系、两府一园、昆剧家班、私家尼姑庵、水绘园的涩浪坡,就是贾母赏月坡、如皋方言在《红楼梦》中随处可见;《冒辟疆全集》中有多处能证明冒辟疆著作《红楼梦》;冒氏族谱中的人名有十多人和贾家人名相同,如:“冒演、冒法、冒化、冒敷、冒敬、冒政、冒敏、冒兰、冒珍、冒琏等”;刘姥姥的原型在如皋;还有董小宛就是林黛玉,……”等等方面与《红楼梦》进行比较、对照、探讨、论证《石头记》(红楼梦)甲戌本是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年(1694年)而不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即如皋水绘园;“曹雪芹”是冒辟疆的笔名,作者就是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和戏剧活动家,出生于江苏如皋的一个世代仕宦之家。他自幼聪明好学,10岁能作诗文,14岁时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并请文坛泰斗董其昌为之作序,董其昌称赞他'才情笔力已是名家上乘’。冒辟疆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政治上也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与陈贞慧、方以智、侯方域并称明末四公子。
《如皋红学》已经有数百篇文章在许多报刋和网络平台上发表,本文不予详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