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源头
文/才登
这里是一片广袤的禁牧区,是“三千弱水”黑河的发源地;是西部高寒地带的草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
延绵的祁连山和托勒南山像两条沉睡的巨龙将沙龙滩夹在中间,苍疏的灌木和冰川成为祁连山在这里最显著的生命迹象。鹅卵石覆盖的河床到处都是泉眼,但泉水多半潜流而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有点苍茫的河床。
黑河,古称“黑水”,“弱水”,藏语叫“曲那合(黑水)”发源于祁连山腹地野牛沟乡沙龙滩。准确地说,黑河应该有东西两个源头,一是祁连山境内的“八·一”冰川,一是八宝河源头的景阳岭冰川。由于高大坂峡谷两岸是墨绿色的古松,加上上游有大量的泥沙流入其中,所以,倒影在河中呈现出墨绿的水流,这也是它叫“黑河”的原因之一。
从黑河源头驱车向东到野牛沟大泉农事队,终于可以看到被冰川压抑后的涓涓溪流从多个泉眼喷涌而出,使平日里荒芜沉静的源头在这里诞生了隆重的喧哗,纵横交错的溪水仿佛是苏醒了的歌手,把沉积在心的欢快释放出来,而后舒缓地朝东流去。
一路上,河水结集了很多条支流,开始变得丰满、平缓。而在流经高达坂峡的时候,河水集聚在不过数十米的峡谷中,巨浪翻滚,咆哮怒吼,如滚过山岗的雷霆。
从没见过这样雄浑凛然,动静无常,傲视天地的河!它以“乱石穿孔,惊涛拍岸”的气势一路向东流进扎麻什,在黄藏寺与八宝河汇合,而后穿过黑河大峡谷转头向甘肃方向流去。
在河西走廊,置于连绵不绝沙漠中的黑河似乎很孤独、很无助,很疲乏。绵亘的中亚浩瀚沙漠吸附着它,阻碍着它,它早已没有了源头时的清澈单纯、张狂任性和不可一世。相反,大河的脉搏在这里变得异常微弱,“惊涛拍岸”的雄风早被肆虐的流沙掩埋,欢快多姿的神韵被大漠磋磨得“老气横秋”。它在下游150公里的河道里一半隐入黄沙,一半奋力前行,所以,在甘肃金昌一带叫它“弱水”是很形象的,比起浩瀚无边的戈壁沙海,它的确很弱、很小。它在这里也真正成为了一条半死不活的“弱水”。
即便如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除了滋养祁连成片的森林和富饶牧场,还润泽了河西走廊干涸的沙漠地带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惠及130多万人口和400万亩耕地。成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分娩出了世界第三大峡谷——黑河峡谷。
四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在去往额济纳旗的路上遇见了一片“怪树林”。它是一片方圆几十公里的枯死胡杨林,各种形状的枯树在大戈壁上张牙舞爪的矗立着,有的披头散发、有的直指苍穹、有的直径足足有两三米。我不知道它们曾经历了怎样的严寒酷暑、风雨熬煎,直到让生命完全以原来的样子定格在这里。但在这里,我同样也见证了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自然奇迹。它们距离黑河河道只有不到3公里,沙漠的巨大吸附没能使水走到这片胡杨林。
再往下游走了不到10公里,我们进入到额济纳绿洲,呈现在眼前的是“极目金黄千里秀,自成一景阅沧桑”的大片胡杨林,这些胡杨树龄不同,形状各异,颜色也有浅黄、鹅黄和金黄,这是黑河在走出戈壁后的最后杰作,到处洋溢着诗情画意。
这片绿洲的尽头,就是内蒙古的居延海,它同样也是黑河的尽头。这样的相遇,让我这个沿着黑河自上而下来到居延海的人,在黑河的终点情不能禁,这样的结局多么像一个人的一生!由强到弱,再由弱到衰,直至消失。看到黑河的不易,作为源头的子民,我在它的尽头流下了眼泪。
换而言之,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对于这条从“八·一”冰川出发的河水来说,在穿行几百公里后没被河西的沙漠吞嚼,还能流到匈奴望族居住过的绿洲,已经是奇迹了。
有人说:“黑河源头像是玫瑰有刺,曼陀罗有毒一样,令人好奇。”是的!你一旦到达,便会被祁连山的巍峨,“八·一”冰川的神秘,沙龙滩的苍茫所折服,甚至,也会像我一样流下热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