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
石凤阁
“喜看稻菽千重浪”,在希望的田野上,谷物一片金黄,稻穗迎风荡漾,阵阵禾香,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怎能不怀念您。
禾下乘凉梦,
如今成事实。
株高超两米,
穗长多籽粒。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曾记得他有一个“禾下乘凉”梦,想研发像树一样的水稻,人能在稻下纳凉,稻下能养鱼养虾,还能放养鹅鸭,水稻籽粒硕大,品质优良,产量极其高,人类根本不缺少粮食吃。
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杂交的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了全球60%人口的粮食问题,袁隆平的贡献前所未有,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水稻是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受制于种子质量、种植技术、基础设施等多重因素,一些非洲国家的稻米产量无法完全满足本国民众的需求,长期依赖粮食进口。目前,已有20多个非洲国家引进种植中国的杂交水稻。中国杂交水稻在这些非洲国家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水稻产量从每公顷平均2吨提升到7.5吨,结出了实实在在的硕果。支持非洲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去年6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唐人万寿园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墓前,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原秘书长拉库托松·菲利贝尔不远万里带来了一份礼物——来自非洲的杂交水稻米。
一粒中国的稻米,需要经过品种选育、外来物种侵害风险分析、审定等环节后,才能从北半球的中国杂交水稻试验田,来到南半球非洲的稻田“扎根”,最后端上非洲人民的餐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调到当时的淮阴县(后划归清江市)城南供销社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有着紧缺物资的单位,如供销社、粮管所、食品站的职工食堂,要比行政机关食堂品种丰富,且价格也较便宜些。一些外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喜欢到这些单位的食堂代伙。县农业局下派在城南公社“国大毕业”的吴技师、就经常在供销社食堂吃饭,他“口若悬河”经常“吹牛”,我要研究课题是:“水稻与芦苇杂交,稻穗如同狗尾巴;兔子与水牛杂交,兔子长的有猪大。”在场的供销社老干部范秀珍主任说他是“痴人说梦”,思想存在“问题”,要好好“改造”,下次在这里不许你“胡说八道”,他“一笑了之”。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过。只要想得到,就一定能做到”。
我国的巨型水稻研究,在袁隆平院士的梦想指引下,从未停止过,并且有了非常大的进展。两米多高的水稻现在真的有,比我国篮球运动员还要高,产量将会超出人们的想象。在重庆市大足区的一个农业生态园中,就种植了15亩这样的巨型水稻。
这种巨型水稻,就像普通水稻一样,在清明节和谷雨节之间育苗,在五月一日以后就可以大田插秧移栽。在插秧的时候,棵距和行距,是普通杂交水稻要扩大几倍,非常稀疏。
这种巨型水稻,除此之外,所有种植方面,与普通水稻基本相同。水稻所需的肥料与普通杂交稻一样多,除草、防虫、治病等基本都是同样的技术方法。
这种巨型水稻,生长势头极其旺盛,根系粗壮并且非常长,扎入土层非常深,是普通杂交水稻的两至三倍,能够吸收土壤深层处的营养成分。
这种巨型水稻,茎杆非常粗壮有弹性,不易折断和倒伏,是普通杂交水稻高度的3倍多,抗病虫害的性能比普通杂交水稻要强,发病虫害的程度要小,抗逆性能良好,特征非常显著。
这种巨型水稻,叶片大小要比普通水稻叶片长、宽一些,且较厚实,光合作用能力强。因此巨型水稻的籽粒非常饱满,千粒重要重于普通稻,品质非常优良,大米口感好。
这种巨型水稻,穗长要比普通的稻穗长一半,普通杂交水稻上的籽粒一般都是250粒左右,而这种巨型水稻的籽粒已经达到360粒以上,这是巨型水稻高产的主要特征之一。
巨型水稻植株非常高,最高长度是2.2米,一般人工收割,是伸着腰,割下稻穗即可。它的一般性鲜稻谷平均亩产量515.15公斤,晒干除掉水分,所产干稻谷495公斤,比普通杂交水稻产量要高一些。这种巨型杂交水稻的特性是,生长发育比普通稻要旺盛得多,植株非常粗壮高大,根系很长,扎得深,需肥量大,适合耕作层深的农田种植。它的免疫能力强,具有多抗性,受病虫害影响小。
从这种巨型杂交水稻生长发育来看,目前的产量并不是它的最高产量指标,产量具有提高的空间,并且非常大 。据相关科研人员说,有希望产量达到每亩一吨的高产。但是,目前还在研试之中。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大面积的推广种植,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
远看像芦苇,
近观是水稻。
隆平来指引,
梦想实现了。
袁隆平的两个梦想:“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的梦;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这两个梦不断书写出新的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