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这一期,我们推荐了孟津诗人荆随定的一组小诗。篇幅虽短,但内容深刻而凝重,不失为对人生的思考和彰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我们此次编选的意义所在。愿诗歌与生命共存,哲思与曦光同晖!
1.秋天的光(外一首)
作者| 荆随定(洛阳)
赏析1|潘朝铎(洛阳)
赏析2|邢云(洛阳)
我是一束
秋天的光
我的鞋子
正好面对
金色的朝阳
没有一寸光阴
肯舍下宿命
也没有一坨水渍
可以让自己
成为不朽的一缕思想
唯有灵魂
将血渗出体外
整夜,为世界怒放
(2022.10.2日
于洛阳小浪底河清寓所)
2.信仰的骨头
当大地的根脉
植入岁月的一道岩层
你就是我
永远不倒的那座山峰
花儿谢了
草们,行将死去
但信仰的骨头
已点亮千万盏温暖的街灯
今夜
正面向历史的不朽
而,带血出征
我开始试着
让自己匍匐的一层皮肉
从明天开始
走向笃定的漫漫人生
期盼
比铁更加牢固的整片心灵
足能够——
再次丰盈
(2021.9.21日中秋节
于洛阳小浪底黄河大桥)
A.潘朝铎赏析:
荆随定老师的诗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凝重的情感,展现了一个诗人对生命、信仰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读罢两诗,令我感受到诗人对时间、存在和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
《秋天的光》这首诗,以秋天的光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我是一束/秋天的光”,将自己比作一束光线,既展现了秋天的明亮和温暖,也暗示了时间的短暂和生命的易逝。诗人通过“没有一寸光阴/肯舍下宿命”这样的表述,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转和生命的必然终结。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这种悲观,而是通过“唯有灵魂/将血渗出体外/整夜,为世界怒放”这样的诗句,展现了一种超越肉体和时间的精神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肯定。
《信仰的骨头》则是对信仰和坚持的颂歌。诗人以“当大地的根脉/植入岁月的一道岩层”开篇,将信仰比作大地的根脉,深植于时间的深处,象征着信仰的坚定和永恒。诗中的“信仰的骨头/已点亮千万盏温暖的街灯”,则形象地描绘了信仰给予人的温暖和指引。诗人在诗的结尾部分,表达了自己对信仰的追求和对人生的坚定态度,这种态度在“期盼/比铁更加牢固的整片心灵/足能够——/再次丰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荆随定老师的诗歌,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类普遍情感和精神追求的探索。他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意象鲜明而充满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深思。通过这两首诗,让我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信仰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以及他对于诗歌艺术的精湛掌握。荆随定老师的诗歌,是对生命的赞歌,也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值得我细细品味和思考。
B.邢云赏析:
秋天不仅是付出后的收获,也是思想成熟和内涵深厚的象征。而光,是希望,“正好面对金色朝阳”是必然向着美好未来的引领。诗人虽感慨命运不可改变,但仍珍惜时光,即便渺小如水滴,也有高尚的灵魂和不朽的思想。甘愿倾付广博之爱,无私奉献于他人。这是诗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贡献和自我生命的意义体现。
《信仰的骨头》这首诗用根脉,岩层,山峰等明写暗喻的手法巧妙地增强精神层面的深重感。
读荆随定老师《信仰的骨头》单从题目来看,骨头象征着坚硬,而骨头又与血肉有关。这首诗的题目意为:不但心中有坚不可摧的信仰,而且、温暖真诚,重情重义。
在第一节中,诗人的信仰,如大地的根脉养深厚坚实如岩层,这种信仰像山一样永恒,这是诗人精神上的追求。
第二节,花儿已谢,具有顽强生命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 野草都将要死去,而心中的信仰却是永恒不变,信仰的力量像街灯一样深远,给予人们精神指引和行为支持。
在后面的两节中“今夜 正面向历史的不朽 带血出征”诗人不忘初心,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用高尚的行为准则和积极的态度以及对这个世界深彻的爱去迎接更美好的希望中的未来。从中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再次拔高,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荆随定老师的诗,一向语句精练,用词精准。常常以小见大,以简概繁,以谦卑映现高尚,以平凡彰显伟大。思想境界不同凡俗,心有人民,胸怀国家。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宝贵财富。

诗人简介:
荆随定,笔名陌人,汉族。1962年生于洛阳黄河之滨小浪底。2018年中外华语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好诗金像奖获得者,2018年感动世界诗歌金奖,2021年曾以诗歌《来世愿为一棵树》,入选香港教科书。2021年曾以《世界的安宁》一诗,入选联合国和平促进委员会《世界生态》杂志。《英国文学》签约作家
赏析者1简介:
潘朝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新文学联盟暨《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曾就职于孟津县委政法委、孟津法院、洛阳电视台新闻部。在中国散文网第七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中,诗歌《洛阳来吧》荣获一等奖。
赏析者2简介:
邢云,笔名 冰壶秋月。洛阳市作协会员,喜欢看山看水,看日出暮落,也看人间冷暖,万象更新。愿世界是晨曦的光泽,耀你清澈的灵魂。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