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出来的荣光
张坤堂
每到秋季开学后,看到刚刚入校孩子们穿的崭新校服,就会想起到潍坊寿光市的李厂长。你们可能不知道,济南市中小学生穿的五彩斑斓的校服,有一大部分就是寿光某服装厂李厂长他们做出的。
济南人非常喜爱寿光人做的校服。用市民的话说,俺就是愿意让孩子穿寿光的校服。
说来,还真是有意思,前几年山东省开始部署中小学生统一着装的问题,允许几家服装厂竞争入围。当时有一家寿光的服装有限公司来到济南。那年,我在一所学校当校长,一位李厂长的中年汉子租用了学校的几间房子,开始了筚路蓝缕、艰难创业的校服产业。
面对一无厂房,二无车辆来到济南的寿光人,许多人都持疑惑的目光。他们的校服怎么做?他们的布料怎么样?即便是做好了校服又怎么送到学生手中?就是这一年,我们作为出租方的学校也没有敢定制他们的校服。
还是让事实征服了我。李厂长的手下大约有5-6人,他的年龄最大,不到40岁的年纪,其余都是年轻人。他们到联系好的学校为学生精心丈量校服的尺寸,把数据带回到寿光去,由寿光厂家的师傅按照要求认真仔细做好。一开始他们这个厂子也没有一辆大货车,要靠临时租用汽车,把做好的校服送到济南。在济南没有交通工具怎么送到学校?一大早,他们每人就背一个大包裹就出门,去挤公交车, 那才叫披星戴月,那才叫吃苦耐劳。就连坚持早到学校的我,也是经常见不到他们的人影。往往都是这样,校服一旦来到我们学校的租住房,李厂长就一马当先,背着一个上百斤重的大包袱去挤公交车,其他员工也是一样,都背起鼓鼓囊囊的大包袱。由于公交车有负重限定,他们都是放到最大限度地多背一点。
有一次,我在学校院子内执勤,看见他们外出送校服的情景,每个人背着一个大包裹准备去乘公交车,那沉甸甸的包袱都压弯了腰,当走到门口的陡坡时,仿佛几只在艰难爬行的蜗牛,慢慢消失在视野里。我看到这里,竟然有些泪目了。
时间不长,我们熟悉了。他们有困难学校解决不了的,就来我家,他们也成为我家的常客。一天晚上,一位姓刘的小伙子找到我家,说他出去送校服出汗太多,感冒了,回来后,到附近医院买药都关门。那时不像现在大药房遍布城市的角角落落,要买药只能到指定的医院,或者去几个有名的医药公司。这么晚了,附近的医院肯定都下班了。看到此情景,我急忙为他倒了一杯热水,让他温暖一下。我的妻子是位医务工作者,仔细询问他身体的发热的特征后,急忙拿出家中的常备药给他。小刘感动不已,非要留下药钱,并说,吃药不拿钱不能药到病除。我们看他那诚恳的样子,只好象征性收他几角钱。
在那艰难创业的日子里,李厂长哪里看出是一个厂长的样子。他总是吃苦在先,带领几位员工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地干。他们不仅热忱周到,而且有求必应,就连小学生稍不注意弄破了校服,他们都会认认真真地为其缝补一新。在他们的真诚努力下,终于有来起色。一开始几个学校,到后来十几个学校,又逐步发展到济南周边的区县,济阳、齐河、长清等都有了他们的服务学校。我也为之高兴,我们学校学校的校服,不用说也有他们来制作了。
记得那次,李厂长特意邀请我去寿光他们的厂子看看。周末那天,我去了一次大寿光。我看到了蒸蒸日上的寿光蔬菜大棚,在他们的厂子也看到的是白手起家却是欣欣向荣的样子,厂子不大,却是热火朝天,他们的确是事业的拓荒者。
快过年的时候,李厂长他们去平阴送校服遇到了大风雪,当天不能按时回到市区。正好那天他的家属从寿光赶来济南,当我听说后,立即诚挚邀请嫂子到我家中吃饭,无论怎么劝说就是不去,我只好拿出100元钱,让她先解决吃饭问题。李厂长回来感激不尽,非要请我吃饭,区区小事,如何有这么大礼节?
李厂长的坦诚质朴为人,热忱的工作作风也在影响着我,彼此的真诚相待,也结下了深厚友谊。
我亲眼目睹着李厂长他们的事业逐步辉煌,也在暗自佩服寿光人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有他们这样的人没有干不成的事业,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随着事业的发展,学校的几间房舍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后来到城郊租用了大一点的场所,有了自己车间,不久也有了自己的车辆,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前迈进。他们不仅在济南稳住了阵脚,而且辐射到更大的领域,寿光人做的服装备受欢迎,在济南有口皆碑。看到他们的发展,我打心底里高兴。
李厂长他们虽然离开我们的学校,我也因为工作需要离开了原来的学校,可是我们之间的感情却是历久弥新、更加深厚。经常抽时间一起小聚,推心置腹地拉拉心里话成为常态,我更多的是关心厂子的发展情况。每迁一次厂址,我都会前去看望,李厂长还客气地让我提出建议和意见。
前不久,在新冠疫情过后,我又一次前往李厂长的工厂。嗬,一幢高大气派的楼房矗立眼前,走进楼内看到,划分出的几个车间井然有序,电脑设计,自动化操作,厂区内的管理制度赫然醒目......这一些都令我始料未及。
我在想,一个寿光人的创业史,不正是这个城市发展的缩影吗?他们用自己的肩膀背出一个崭新的工厂,背出一片新的天地。有了这样一群人,寿光更加温暖,更加荣光。
城市之变关键是人在变,关键是人心在变。他们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是他们永恒的理念。
我真诚地祝福他们:越来越好!
2024年9月20日

张坤堂,山东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周三读书会会员、区政协文史委员、作协顾问。历任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副主任,普通学校校长,教育局党校校长。秉承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敬畏文字的信念,时有文章在报刊发表,参加的征文多次获奖。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