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 秋 陈 道 俊
中秋节己经过去两天了,后天就是秋分了,天气依然炎热,尽管感觉不到清凉,田野开始由青变黄,呈现出斑斓的色彩。
收秋的时节到了,庄稼人又开始忙活了,村子里很少见到有乘凉的人。街道两侧晒满了玉米和花生,原本宽敞洁净的街道显的有些拥挤。虽然拥挤,画面丰富了很多,温馨而喜悦。
对门王哥收了一天的玉米,晒在我大门外两侧,给我装了不少门面,街前的一位哥们,拉着一车玉米棒子经过我门口时放慢了车速,夸赞我的玉米长的好,棒子长的大。我笑着说,那到是,我是老庄户把式了,他笑了笑,一脚油门嘟嘟的跑了,他的笑里有几个意思我铮明白,我去!
前屋两口子在门口摘花生,我过去看了看,花生结的不是很好,比往年差些,今年雨水勤,秧子长势太猛,秧子高的有一米多高,秧子高经不住风雨,大部分都倒地了,秧子叠加在一起,空气不流通,所以,坐果不多。
走进田野,阳光下,三三两两的庄户人家,各自在自家的田地里劳作着,衣裳贴在脊梁上,下巴滴着汗水,几多辛苦只有庄稼人自己知道,从春耕春种到夏管秋收,是多少个日出日落的付出,又是多少个星转斗移的期盼。
夕阳西下,老王赶着村子里唯一的一辆老牛车走在归村的路上,身后是映满天边的彩霞,山脊托着金灿灿的太阳,金色的光芒透过道旁桐叶的缝隙,落在老王落满尘土的驼背上,散发出一股汗酸的味道,老王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扶着车辕,老牛喘着粗气,一晃一晃吃力的走着,这场景应该是文人笔下最美的画卷,摄影师难得一求的焦点,他们哪里知道这美丽画面中的真实心酸和无奈。他们又有几人知道,村庄和庄户人家在一年年枯萎,正如一天天枯萎的秋天。300多户的村子,还剩下几百人,50岁以下务农的年轻人不足10人,大多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
秋天是四季轮回不变的定律,而这美丽的画面还有几个轮回?赶牛车的老王已经75岁了,牛车也快散架了,他恰似秋天一步一步走向凋零。在凋零中慢慢消失。
收秋,不仅是一场收获的庆典,更是一场延续的深思,农村该何去何从?这还真不是庄稼人该思考的问题,我们该思考的是,我们的身子骨还有收获几茬秋天的能力。
供稿:陈道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