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正街改造时所见
作者:周中金/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读:云中鹤

近期,漫步于湖北武穴市老城区正街一带,映入眼帘的是高高耸立的脚手架,它们像守护者一般围绕着古老的建筑。尽管如此,街道上依旧洋溢着欢声笑语。商超照常开门迎客,顾客们穿梭其间选购所需;孩子们放学后,在家长的陪伴下享受着街头小吃;而老人们则坐在店门口的椅子上,聊着家常,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作为一名了解工程建设造价构成的人士,我深知背后隐藏的巨大努力:从精心规划到材料选择,再到现场施工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辛勤汗水。但看到这一切并没有打乱当地人的生活节奏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欣慰。这种既能推动城市发展又能维持社区活力的做法,体现了规划者对于人文关怀的重视。

在这次改造过程中,住建局等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首先,通过前期详细的规划与社区居民的充分沟通,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接着,采用分阶段施工的方式,逐步推进工程,这样可以避免同时对整个区域造成过大干扰。此外,还设置了临时通行道路、停车场所等基础设施,保证交通流畅及日常生活需要。

为了控制噪音和灰尘污染,施工单位使用了低噪音设备,并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开夜间和休息日。施工现场也采用了湿法作业等方式减少扬尘,保持环境清洁。安全方面,则设置了围挡隔离施工区与生活区,定期检查脚手架等结构的安全性,确保行人安全。

信息透明化也是关键的一环。相关部门定期向居民通报工程进度以及可能的影响,并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咨询点,方便居民随时获取相关信息。针对因改造感到不便或焦虑的居民,还提供了必要的心理辅导和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社区活动增强邻里间的联系和支持网络。
甚至,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美化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比如种植绿植、设置艺术装置等,减轻视觉上的不适感。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温暖而又鼓舞人心——改造进行时,生活照常规,笑声依旧在空气中回荡,预示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正在向我们走来。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