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京 散 记
一
每次外出旅行,总是怀着一种期待。
在飞往东京的航班上,我一直在问自己,退休后,想去的地方很多,为什么首选东瀛?
中日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纠葛,发展中的合作与冲突,让我们对日本充满复杂感情。
百闻不如一见。我想去看一看。看一看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狼狈出逃的流亡地。看一看孙中山和他创立的同盟会的根据地。看一看鲁迅、李大钊、周恩来和一批优秀的中国青年求学的地方。看一看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乘坐过的“新干线”。当然,也想在日本本土看看日本人,感受一下他们生存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有了这么多想法,我和妻子没采取跟旅游团走马观花,而是自由行,遗憾的是我们既不会日语,又不会英语,在当地请了一位华人向导兼司机。小伙子是东北老乡,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当然,都是要付费的。
二
不同年代的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不尽相同,时代的烙印很重。这些烙印,有些来自血与火,有些来自教科书,有些来自影视动漫。不可否认,高品质的日本制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相当多的国人。
一下飞机,我就进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境况。说熟悉,几乎每一地脑海里都能搜索出记忆的碎片。说陌生,记忆与现地,历史与今天有着很大的反差。
在成田机场,一批又一批中国旅行者,使我想起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在中国旅游城市经常看到的一个又一个日本旅游团。据报载,2018年中国人到日本旅游人数破800万,2019年破900万。疫情后,数字骤降。
日本是一个注重细节的国度,我也注意从细节上观察日本,观察日本人。日本的大众宾馆功能齐全,但空间狭窄,使人有压抑感。由此延伸,珍惜资源已容入日本人的血液中。在东京,我发现大街小巷电线杆林立,觉得不可思议。向导告诉我,这是防震减灾的需要。他指着在不少处悬挂,国内已很少见的公用电话说,保留这个,也是为了防震减灾。特殊的地质环境,让忧患意识时时笼罩着大和民族。
东京人步履匆匆,许多白发人仍在工作,甚至干着力工。川端康成在长篇小说《东京人》中写道:“住在东京的人,都是没有故乡的人”当时我不太理解,到了这里,我还是搞不懂。联系他另一段“没有一座城市比东京更擅长兼容”,似乎又有些懂了。
日本人衣着整结素雅,以灰白黑为主,很少披红戴绿。人与人相处彬彬有礼。有时很难把在南京比赛杀人的日本兵与在东京街头满脸堆笑,点头哈腰的日本人联在一起。就像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严谨理性的德国人,竟让一个疯子左右了一个时代。人类啊,一直在理性和非理性问徘徊,真的是不能太高估了自已。
向导一再向我们推荐东京美食,蒲烧鳗鱼,江户前寿司,和牛等等,可惜我不喜日餐,又贵又甜。日本拉面也不喜欢,不如兰州拉面吃着带劲。不过,日本的大米饭口感还不错,与东北大米各有千秋。我特意转了不同类型的超市,东京副食品价格很高,与国内不同的是,进口产品价格一般都低于本地产品,农副产品尤是。中国是小商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但与日本小商品相比,无论外观设计,还是实用性都还有差距。不过在中国家电市场,国货已完胜日产。
樱花、新干线、富士山,号称日本三大象征。赏樱不是季节,新干线早就让中国的高铁甩在了后面。于是,去了富士山。那天,晴空万里,我们绕着山转圈,从不同角度观察,给我的感觉,富士山从哪个角度看都象个白帽子。我希望向导带我们到山脚下,可他说,富士山只能远观。查资料方知,在中国只能算小丘的富士山竟是日本第一高峰,有“不二之山”,“不死之峰”的美称,对富士山的祟拜,符合大和民族万物有灵、敬畏自然的民族性。
与欧洲相比,日本的城市建筑没什么特色,所谓世界第一高的东京塔,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相较,就象个铁架子立在那儿。
我喜欢日本的农村,整洁清爽,静秘安祥。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从初期较大的城乡差距,发展到城乡一体化,再到如今更高层次的追求农村生活魅力,谋求可持续发展。如果说差距,依我之见,中日间最大的差距在农村。
三
中日文化,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生和老师是经常易位的。这次到东京,我执意去看了三个地方:琳琅阁等三家老字号汉学书店;东京国立美术馆;二玄社。
三家汉学书店位于东京千代田区一带,那是日本中心的中心,除了皇宫、国会之外,众多著名大学、图书馆、博物馆云集如此。位于东京大学南面的琳琅阁书店是东京最老牌的汉学书店,许多中国著名学者,如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都在文章中提及这家书店,称这里“多有中国难得之书”。当然也不乏赝品。罗振玉曾兴高彩烈从这买了南朝梁李逻注《千字文》一册,鉴后竟是伪书。上个世纪,这里的中国书种类丰富,价格低廉,后来中国留学生、访问学者日益增多,加上书画贩子也来了,“群趋东邻购国史”之下,书价水涨船高。琳琅阁书店名气很大,店面很小,书堆的满满的,两个店员,都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象个学究。相中了几册碑拓,无奈价格太高,只好作罢。我询问了进货渠道和销售情况,店家不愿意谈。那一条街类似旧书店还有多家,经营汉书的亦不少。据介绍,日本研习中文书法的人不少,中国的书法碑贴销路很广。书道,在日本是很受推崇的,但对日本的书法,实在不敢恭维,在我看来,越来越像美术字了。
二玄社是东京一家专们从事书画类图书出版,尤其善于复制各大博物馆藏中国国宝级书画。其复原能力之精微,制作水平之高超,被启功誉为“下真迹一等”。二玄社的东西贵的吓人。若干年前,我曾在北京琉璃厂二玄社代理商处,看中了一幅伊秉绶隶书联:“三千余年上下古,一十七家文字奇”。内容好,写的也苍劲有力,制作更是没的说。几经讨价,花了1500元。不过这次到了二玄社旗舰店,有些失望,觉得有些衰落,后来听说,在中国国内的几家代理也关张了。我曾询问二玄社名字来历,不得其解。也有人说“二玄”指的是晋人张玄与谢玄。张谢二玄的事迹,《世说新语》有载。
东京国立美术馆值得一观。近些年国内建了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外观很漂亮,但形式与内容严重失调。东京这家馆属于国家级的。门面不大,里面的铺陈也显简洁,但藏品,尤其是中国古代书画部分,令人大开眼界。我有幸看到了李白、范仲淹的真迹。当时想拍下来留作纪念,工作人员疾步赶来,张开双臂予以制止。我不知道这些国宝是如何来到日本的,但我对他们对中国国宝的尊重与保护,还是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
五天的行旅行将结束。傍晚,我和妻子坐在东京湾远眺灯火阑珊,浮想联翩。
日本是第一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亚洲国家。八十年代初,我曾读过风靡一时的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写的小册子《激荡的百年史》。书中提及日本明治维新的三大口号:文明开化,振兴产业,富国强兵,令人印象深刻。不可否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同为亚州国家,日本无疑更有镜鉴意义。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千百年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当然,日本侵华的血腥历史也是每个中国人所不能忘却的。但是,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只能建立在国家战略利益的基础上,在历史认同上,应求同存异。环伺周边国家,没有哪个能与中国达成真正的历史认同。民粹主义不但不能解决争端,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当然,这不是这篇小文所讨论的。

授权作者简介:陈晓林 坚持业余创作,出版散文集《纸上声》、诗集《心远斋诗摭》等著作六部。《将星之路》获第二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