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巷 何 皮 匠
作者:刘汉江
市区双元巷口有一个修鞋摊子,摊主姓何,人称何皮匠,我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巷口,看见埋头修鞋的何皮匠。
何皮匠年近花甲,在这里设摊修鞋已有数十个年头,是个手脚麻利、风趣诙谐的人。附近的居民都喜欢到他的摊子上修鞋。那天,我的鞋跟掉了,来到他的修鞋摊前,趁他给我修鞋的间隙,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起来。
我问他:“你每天守在这个摊子上,这么辛苦,能挣多少钱?”何皮匠淡淡一笑,“一锥子两个洞,够吃又够用。我一个皮匠,能衣食温饱就知足了。”
何皮匠是个温和而健谈的人。我又问他:“何师傅,做皮匠这行又脏又苦又累,经常日晒雨淋,你怎么能一直坚持下来没有改行呢?”何皮匠抬头看了我一眼,又是淡淡一笑,“我知道我们这行没地位,没奔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再干这行了。人常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皮匠能和诸葛丞相相提并论,不是很有面子、很光彩吗?我虽然身份卑微、地位低下,但我不自轻自贱,人活在社会上,最关键的是自己要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别把自己不当人……”
何皮匠在这条巷子口修鞋已久,寒暑易节,风雨无阻,每天总是重复着简单、机械的动作,不是锥鞋子就是钉鞋钉。我不禁又问他,“这一带以前有好几个修鞋的皮匠,到现在,只有你一个人还在干这个行当,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何皮匠这回变得文绉绉的,说道:“人心莫高,自有生成造化。人是要有些定性的。”他打比方给我听:我虽然只是个修鞋的皮匠,但每天南来北往,阅人无数。据我观察,现在世面上有两种人最浮躁、最没有定性:一是当官的,二是经商的。当官的做了小官想当大官,做了大官想当更大的官,整天想着跑官、买官、要官,宦海沉浮,勾心斗角;经商的赚了一万想十万,有了十万想百万,有了百万想千万,欲壑难填,疲于奔命,哪里能有什么定性?定性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不卑不亢,心无旁骛。你想想,天底下信佛的和尚千千万,能最终修成正果、得道升仙的有几个?
不大一会儿工夫,何皮匠将修好的鞋递给我。我穿着修好的鞋走在街道上,想着何皮匠刚才讲的一番话,觉得很值得咀嚼、玩味、思考……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