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安好,祝君健康
文/屈军强
坚守每一天的诚信待人,
耕耘每一天的快乐福田,
守护每一天的健康时光,
弘扬每一天的仁和善意,
喜欢每一天的平安喜乐,
遵循每一天的开心雅趣,
记住每一天的真情瞬间,
书写每一天的精彩画面,
弘扬每一天的乐观心情,
不忘每一天的友谊长存,
大写每一天的高兴万岁,
感恩每一天的美好馈赠。
琼岛谢宾
文/马新社
琼岛之旅乐无穷,
佳景如梦意未终。
今夜华堂灯火灿,
答谢盛宴情由衷。
海风吹散烦心事,
明月照来笑脸红。
但愿时光常停驻,
友谊长存心不空。
表 雨
文/李哲斌
恳盼秋雨晨登场,
秋果秋禾汲水忙。
无序秋虎败了阵,
旦觉秋高气亦爽。
9月20日,华诞九十载,西农拥抱新未来
文/张永录
教稼之地,卓荦群芳。2024年9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喜迎九十华诞。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华夏大地,内忧外患,“建设西北”“兴农兴学”呼声连绵。1934年,在中华农耕文明肇始之地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受命而生,开中国西北农业高等教育之先河。
薪火相传,永固太仓。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擎“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教育旗帜,扬“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办学理念,躬身黄土,胸怀苍生,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因国家战略而生、而为、而兴,青云之志,历久弥坚。
砥砺求索,弦歌铿锵。1999年,“西部大开发”号角铮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运合并组建,科教改革开新篇,阔步启程大发展。数代西农学子立志图强,赤诚报国;上下求索,敢为人先。秉承“诚朴勇毅”校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各类英才逾30万。胸怀社稷、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立心天地,再展新猷。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奋进“双一流”建设,坚守立德树人根本,坚持“顶天”“立地”方向,实施人才强校、国际化、信息化战略,履行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全民健康、乡村振兴学科使命,创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校地深度融合标杆。
大国重器,教育高地。
放下执念即出狱
文/王若愚
思绪纷繁锁心门,
执念难消似狱深。
欲寻解脱何处去,
唯有放下见真心。
囚徒苦楚谁人晓,
困顿囹圄度晨昏。
一念放下天地宽,
清风明月伴君身。
观念束缚难自由,
超脱凡尘自在游。
心境开阔无挂碍,
逍遥自在乐悠悠。
世间繁华皆如梦,
何必执着苦相求。
放下执念即出狱,
心境澄明照九州。
万物与秋,美美与共
文/何俊锋
岁月在四季里迭新,光阴在流年里浅忆,采撷秋天晨起暮落中的清凉与霞光,万物与秋,在黄叶飘零中共舞,在秋雨落花中诗诵,在枯枝萧瑟中咏怀,在秋意深浓中温婉,美美与共在时光寻常的静好中,斑驳着零碎的记忆,消散在过往中;斑斓着崭新的希望,凝聚在赓续里。流年的轻歌,穿越春夏的妍丽与热烈,萦绕在秋的天高云淡里,唯美着秋天的韵律,温婉着烟火人间秋天的景色。
万物与秋亦美美与共,丰盈着秋天的收获,饱满着秋天的深情,将流年的清欢与美意,慢慢融入秋的细腻之处,生命于繁华中保持着清醒,于简洁中丰富着情怀。秋天的味道,那路径被落叶点饰的愈发绝美,沧桑里多了惊世骇俗。秋的颜色愈发凝重,秋的味道愈发扑鼻,残红遍野,秋的容颜惹人喜怜。秋在凋零与丰盈中,用成熟的饱满,滋养着万物成长与收获。
万物与秋,美美与共,在每一次枯荣更生的有序中,凝聚向上生长的勇毅和向下扎根的力量,在秋时光的温婉和热烈中,滋养着生活寻常且平凡的幸福。悦赏秋天的风景,万物开始成熟,开始饱满。季节里,有隽永在秋时光里的热爱,亦有盛装于陌上秋野的斑斓与明媚。拾零光阴,臻善现实与未来,有生活中的小欢喜,亦有生命中的大情怀,万物与秋,美美与共,于淡泊中明志,在宁静中致远。
秋天,变幻着时光,更新着岁月中的每一个日子,让秋变得沉稳而深情。流年将可期可盼的美好与希望,融进秋时光,诠释着,读阅着秋天,深邃着秋天的厚重,丰腴着秋天的轻盈。万物与秋,美美与共,人间烟火与时光融洽和谐,让每一个朴素的日子,都能在平凡的幸福里翩翩起舞,有着生生不息的活力与生机。
一撮紫阳毛尖茶
文/杨 吉 平
2024年9月15日这天,前往西安参加傅蔚农书法作品集首发式研讨会,正赶上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举办中秋文化座谈会。首发式结束后,又去参加这个活动。我感觉自己对中秋文化缺乏研究,就没有发言,而是唱了一首《黄杨扁担》为大家助兴。在此其间,我注意到一个瘦弱的中年男子,但也只是注意到他的瘦弱而已。
我们中午在用餐时,这位中年男子坐在我右手处,中间隔了一个人。席间他发言说,我与他有过交谊,他说我还给他写过一幅字,是卫俊秀老还在世的时候。我倒不记得这些了,但总觉得面熟,就和他加了微信,他的大名是韩星海,自称陕西茶人。谈话之间,韩先生从他随身的小包中拿出一小袋子茶叶便说:“杨老师,这是我随身携带的自己喝的茶叶,送你一袋尝尝,紫阳毛尖……”我接过来,放进作为礼品的蓝色袋子中去。
显然,我们知道带毫毛的茶是绿茶,之前我只听说过黄山毛峰,没听说过陕西有毛尖绿茶。微信询问,韩先生回答:“紫阳毛尖,清明时节的头采茶叶。”噢,是毛尖,不是毛峰,是安康紫阳县所产茶叶。韩先生还发来他写的一篇文章,其中载有一首清人的诗,文曰:
“桃花未尽开菜花,夹岸黄金照落霞。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
此诗作者名叫叶世倬,字子云,号健庵,江苏上元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嘉庆十二年(1807年)题补兴安知府(现为安康市辖区)。叶世倬最主要的政绩是发展了当地蚕桑业,对紫阳茶叶也颇为重视和喜爱。随后一年,时值清明,他在汉江放舟,视察民情,并一路观赏汉江两岸美景,只见沿江两岸菜花盛开,一片金黄,不由心情愉悦,便于舟中烹饮清明节前采制的紫阳毛尖茶,喝了一遍又一遍,尝到真滋味,大加赞赏。因为他生于江南茶区,精通茶叶,此时美景入目、香茶入口,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这首诗,这就为紫阳茶做了流芳百世的宣传,奠定了紫阳茶为陕茶之魂的底蕴。
从西安返回次日,我泡了一杯韩先生赠送的紫阳毛尖。紫阳毛尖干茶看上去细瘦,屈曲萎缩,颇不起眼,但泡开后则叶形完整,甚至显得有些饱满。第一泡,微有清香;第二泡,稍有苦味;第三泡,复有清香,且有回甘。初泡,叶色墨绿,稍候,绿色明丽,茶汤变色,全叶展开,舒展飘逸。我已多年不喝绿茶,然今日饮此,未觉不适。盖茶之真味,还是绿茶,保持了茶叶的清香,此种清香源自于天地灵气,盖山川精气所养者。此一如人之蒙养,日月运行,时光滋养,自然生长,日积月累而趋于成熟。此乃茶道,亦是人道。
饮茶虽有独饮者,但多数情况则是与人分享。分享的是茶,实在却是精神的交流。所谓独乐与众乐的区别在此。我想起了杜耒的茶诗很有名,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显然,这是有客来访,主人以茶相待的情景。从文字来看,他们的关系显然应该以酒相待,但是居家山野,无酒可饮,如此,只好以茶当酒。以茶当酒,本属寒酸,而一经文人点染入诗,却成了无限风光的雅事。
据韩先生说,我们初次见面是在2000年侯马市举办的一次晋国文化节庆活动上。那时,他大概还没有现在这样热爱茶文化。他给我的茶只有一小撮,但口感极佳。紫阳县属于安康,属于陕南。陕南的风俗与关中不同,与蜀中相近。四川的茶以绿茶为佳,我在都江堰、夹江县喝茶都喝的是绿茶,清香甘冽,令人回味无穷。紫阳的山水亦佳,云山雾海孕育了紫阳茶。韩先生的一撮绿茶令我陶醉,颇有客来茶当酒的意味。
在这中秋之夜,我又泡了一杯紫阳茶,明月当空,神清气爽。人之相遇,不过一杯清茶,君子之交,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2024年9月19日于山西无极斋
注:作者别号老庵,系山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协评论与传播委员会委员,书法家、书法评论家、诗人
“丰庆华章”咏唱
文/屈军强
丰庆赞
翰墨长安丰庆香,又传展讯喜飞扬。
秋实唱贺望明月,奇正相生古韵藏。
观画展
品书赏画境悠长,墨趣笔情争散香。
秋日畅怀丰庆闹,人生筑梦画屏张。
砚田赋
长廊书画引清风,丰庆秋来一片红。
如此墨缘养素志,长安造意美苍穹。
贵阳六广泉湖游
文/王开国
贵阳六广小三峡,
山雄谷深水墨画。
俯瞰碧水鱼浅底,
仰眺蓝天人井蛙。
地下千米泵热水,
富含硅酸益淤化。
慕名泡澡游泉湖,
四 A景区美如画。
读党国际将军《秋乐》摄影作品
文/屈军强
平安富贵九阳启泰,乐心向上
九重春色五福盈门,乐德载福
耕耘福田金秋飞歌,乐勤富贵
春风得意一路荣华,乐诚则赢
仁爱四方善寄每天,乐善好施
竹梅双喜福庆有余,乐和如愿
龙凤呈祥天从人愿,乐喜贺之
天女散花合和万年,乐福代代
福从天降百鸟朝凤,乐人平安
琴棋书画情趣盎然,乐雅宜人
瑶池集庆双福捧寿,乐寿绵绵
福禄寿禧美意延年,乐安顺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