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上甘岭到老山 三代军人的家国情怀
——祁志军的红色传承

1980年的一天,父亲带我去县城,当我们走到古浪县水泥厂附近时,一架军用直升机破天荒地降落在了河坝上,这在我们县城可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件,后来得知,原来是中央军委总参谋长杨得志前来视察84815部队,他此行的目的还有一个,就是看望他的老战友祁有效。
1958年8月,为了响应毛主席“将军下连队当兵”的号召,中央军委做出了《关于军队各级干部每年下连当兵一个月的规定》,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化名“杨绍刚”,来到了解放军徐州军区某部6连2排4班,和祁有效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同娱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祁有效,1925年生,原籍河北省蔚县,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抗美援朝胜利后随部队回国驻防徐州。1964年从济南军区转业到古浪县,曾任公交局长,民政局长,县人大主任。
祁志军深受父亲的熏陶,传承了优良的家风,自小就树立了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1984年,云南前线激战正酣,得知越南犯我国土,祁志军义愤填膺,义无反顾的奔赴军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139师师直侦察连,在47军侦察大队接受了严格的安全和保密培训,祁志军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军事素质,在众多侦察兵中脱颖而出,被选拔为师参谋长张杰的警卫员。
警卫员平时的工作分为两种,其一是保卫驻地物资人员的安全,其二就是保卫首长的安全。这两项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而首长的贴身警卫则需要非常强的纪律性和政治素养,必须将首长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包括对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和受到袭击时对首长的保护工作,甚至有必要的话,要用身体给首长挡子弹。
1985年底,139师开赴老山前线,在云南文山州平坝镇集结训练。1986年初,47集团军与济南军区的67集团军换防,正式接防老山阵地,师部指挥所设在曼棍洞。
曼棍洞
曼棍洞,被誉为“将军洞”,是十年老山轮战中的指挥中枢,祁志军目睹了首长们废寝忘食的制定一道道作战方案,发布一道道命令,经常警卫参谋长深入139师坚守的前沿阵地勘察地形、观察敌情,足迹遍布了老山、八里河东山、那拉口,并在“兰剑-B行动”、“34-1工程”、“北虎行动”、“黑豹行动”战斗后,跟随首长到一线阵地慰问伤员。
从左至右:参谋长张杰 政治部主任李统厚 副师长常万全 政委刘冬冬 师长黄俊杰 副师长蒋义全 副政委朱洪明 后勤部长欧勇
老山全貌
1987年6月11日,139师圆满完成了老山作战任务,部队凯旋而归。
1987年10月,祁志军复员回家,被分配到古浪县人民法院工作至今。
张杰参谋长在参加一线分队军事民主会后与干部战士合影
法院工作30周年纪念章
转眼间,祁志军已经在法院工作30多年了,连年被评为优秀,虽然岁月染白了双鬓,但是不变的是军人的情怀。
2024年八一建军节,我有幸受邀参加47集团军古浪籍参战老兵“书香翰墨老兵情”活动,在古浪战役纪念馆门前,祁志军挺胸阔步,声如洪钟,几十名参战老兵及嘉宾、家属在他的号令下喊出了气贯长虹的口号,走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再现了威武之师雄风。
参战老兵列队去古浪烈士陵园
139师司令部编纂的参战纪念相册岁月铭记,薪火相传,祁志军的侄女如今服役于陕西渭南某部,一家三代都将青春和年华奉献给了伟大的国防事业,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英雄精神是祖国繁荣,人民幸福的基石。
杨登福和祁志军在“书香翰墨老兵情”活动现场
我们致敬英雄,是对历史的尊重,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让我们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杨登福 于2024年9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