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孟国泰先生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体系中,提出了教育的“新五乐”,即: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对于“体乐”,他是这样表述的:体质良好、体格健全、体重均衡、体态优雅、体魄魁梧。现就“体乐”内容,创作小品文系列(十)——有关跑步的一些感悟。
孟国泰先生坚持每天跑步20多年,从未间断。20多年来,他从跑步中获得了许多好处:体质更加良好,体格更加健全,体重更加均衡,体态更加优雅,体魄更加魁梧;注意力更加集中,观察力更加敏锐,记忆力更加快准,思维力更加灵动,想象力更加宽广;志向更加远大,兴趣更加浓厚,情感更加丰富,意志更加坚强,性格更加迷人,气质更加高雅;个性更加鲜活,创新更加大胆,人格更加独立;与自己的生命更加和谐,与他人的生命更加和谐,与天地万物的生命更加和谐。结合孟国泰先生对跑步的亲身体会,再结合自身平时对跑步的一些认知,写下了以下几个片断的感悟。
一、跑跑步舒服吗
我的一个朋友长期坚持跑步。一日,我问朋友:“跑步舒服吗?”
“不舒服。”朋友说,“特别是刚开始的那段日子,跑步会让人感到很苦很累,很不舒服。”
“不舒服,为啥还要跑呢?”我问。
“跑过后,出一身汗,就舒坦了。”朋友说。
由此我想,人和自然界就是如此,享受美好,是因为经历过不堪。春天,春暖花开,是因为经历了冬天彻骨的寒冷;黎明,霞光万道,是因为经历了黑夜的暗沉;果实,甘甜可口,是因为经历了成熟前浓浓的苦涩。
“后来呢?跑步让你舒服了吗?”我问。
“也不叫舒服,而是习惯了。习惯了,也就适应了。”朋友说。
原来,吃苦受累的过程就是这样,慢慢习惯后,就慢慢适应了,慢慢地就觉不出苦、觉不出累了,反而觉得不吃点苦,就没有乐趣了!
二、怎样跑出更好的成绩
一个跑步运动员,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能跑出更好的成绩呢?一种情况是一个人单独跑,另一种情况是跟对手一起跑。
经过测试,是跟对手一起跑能跑出更好的成绩。
跟对手一起跑,假如你跑在前面,对手就会在后面紧紧咬着你追,你便成了“被所追”的对象;假如你跑在后面,你便会紧紧咬着前面的对手追,而成为“有所追”的对象。
“被所追”,给人的是驱动力;“有所追”,给人的是感召力,而驱动力和感召力,最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最不可取的,就是一个人“无所追”,“无所追”最容易让一个人流于平庸。
一个人怎样跑出更好的成绩、怎样取得更大的成功?就是找到自己的对手,让自己“有所追”或“被所追”,而不至于“无所追”,并在“有所追”或“被所追”中找到快乐。
三、跑步比赛中的用足力气与用好力气
跑步比赛,对于百米短跑,一开始就要使出全身力气,直至跑完全程,这样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但对于马拉松长跑,如果照搬同样的方法,一开始就铆足了劲跑,不仅取不得好成绩,就连能否跑完全程也都成了问题,人的体力会因消耗殆尽而无法坚持到底。
所以,短跑,要用足力气;而长跑,则要用好力气。
实现人生的目标与跑步比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短期目标,要用足力气,一鼓作气,做到今天的事今天毕,做一件完一件,做一件成一件,决不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而对于长远目标,用好力气远比用足力气重要,从一开始,就要做到心中有计划、有谋略、有通盘的考虑,合理安排好、使用好自己的力气,使自己的力气,使自己的努力,成为一种恒久的耐力,成为一种坚强的毅力。
四、在跑步机上跑步不进则退
在跑步机上跑步,我们不停地向前奔跑,跑得挥汗如雨,可我们仍在原地踏步,似乎我们付出的努力和汗水都在白费。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我们不努力地奔跑,跑步机就会把我们驱逐出局,那么我们在跑步机上连立足之地也没有。
常听人感叹,自己辛辛苦苦地付出,没有得到一点报偿,于是对自己的努力表示怀疑,产生出“努力有何用”的无奈与悲观。
人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付出,能做到“止退”,能保持“原地踏步”,也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成功,否则,我们就会因此向后退、向下滑。
人生有时确实如在跑步机上跑步,你拼命地奔跑,却没有前进半步,但你不要丧气,要懂得这么想:这至少阻止了自己向后退,至少让自己增强了体魄,锤炼了意志,让自己不断变得坚毅、强大、快乐。

黄小平简介
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责编:铁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