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 城 墙 夜 话
作者:吴岳华
现在人人讲健康,把不熬夜作为保证健康的铁律,但又喜欢夜市、夜生活。几十年前,为了生存,为了生活,有些人夜以继日,忙碌着,娱乐着。
当年,毕羽住在老城墙下的棚户区。习惯于夜游,夜里读书、创作。这是一段三百米长的明城墙,城墙上的野草杂树、伤痕、弹坑纤细毕现。城墙周围,就是用城墙砖和杂木搭建的棚户区。这里成了哲学家、卖淫女、夜游者、月光和狐狸的娱乐场。
兴城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修旧如旧,仿旧如旧。四牌楼移位,木头柱改成了水泥柱;八字桥也移位,也是用水泥架构的;鹦鹉路、长安街全拆,加宽加长;金东门、儒学城,修旧如旧。
专家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都主张,把这段老城墙推倒重建。塘湾古建筑队工头保证修旧如旧,“比明代还完整”。
毕羽请了熟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穿越一个夜晚,听听老城墙怎么说的,棚户区怎么说的,月光和狐狸怎么说的,哲学家和卖淫女怎么说的。
一致的意见是,老城墙实行大保护,定格老样子,保证不倒不塌,让历史站着、活着。
紧靠老城墙再建三百米长的“明城墙”,让垛口齐齐整整,蜿蜿蜒蜒,凸凸凹凹,假亦真,真亦假。
四牌楼恢复成木头柱子,木头牌子。
八字桥恢复成石拱桥,不失小桥流水原貌。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参观天坛公园说过,祈年殿、圜坛,可仿建,但千年大树,美国人仿造不了。
加大对老城墙周围一棵六百年银杏、二棵三百年黄芽树的保护力度,让它们天长地久。
月光还在,哲学家还在,狐狸少见了,不见了那位曾叫毕羽与她打洞的卖淫女,在城墙景区开了大闸蟹酒店,常常忙到深夜。
避 免 内 战
郑文水夫妇都属牛,76岁,看起来很健康,实际上老奶奶血压很高,从未量过。一个烧火,一个当锅,煮早饭,老奶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逝世。
家里乱成一团,忙着给穿寿衣。
文水有儿女十人,大大小小几十人,分布在国内外,大部分在一二天内赶回。
文水是个老中医,方园几十里都出名,但人忠厚老实,话很少。老奶奶很强势,是离休老干部,是家里的总统。二女儿最能干,是京城干部,是家里的总理。总统总理对家里贡献很大,儿女都成人成才,老奶奶功不可没。大大小小十几个安排到京城工作,这是二姐的本事。
家里也有下岗的,二弟在家里是穷人,是麻烦制造者。他在找东西,家里的宝贝,银元、金戒子、奶奶庙的鞋子、金丝腰来转,特别是祖传的郑板桥书画,后者是无价之宝。
老父亲被吓懵了,吓呆了,精神错乱,一问三不知。翻箱倒柜的清查,没有找到一件宝贝。
顿时疑云翻滚。
是不是乘乱,有人拿走了。
是不是老母亲暗地给人了。
气愤、愤怒,有人提议报案,用警犬闻;有人建议关王,让巫婆说。
本来很团结的家庭,眼看就陷入内乱内战,搞得四分五裂。
第三天,老父亲情绪稍许稳定。
老父亲抖抖索索从箱子里拿出一封信,老母亲交代,只有她去逝后,才可公开。
老奶奶有远见,想到百年之后,弄不好有场内乱,导致因遗产分配而分崩离析。她竟然瞒着老头子和全家,把宝贝藏到老干部局的保险柜里。
郑板桥书画,捐献给市博物馆。
奶奶庙的鞋子给大孙子。
金丝腰来转给二女儿。
其它金银和钞票按十个子女平分。
因为是总统定的,全家都没意见。

作者简介:吴岳华,《世界文学》签约作家,出版两部长篇小说:《东西》《双刃剑》。
出版寓言、随笔集三本:《儿童寓言宝典》《做人了吗》《家家都可以抱出个金娃娃》。
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寓言、诗歌、歌词、随笔、散文近千篇(首)。
在天津、南京、浙江、宁夏、南通市等征歌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或入围奖。
发表小小说二百多篇(首),在全国征歌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在中融保安杯全国微型小说征文中获得二等奖。
在冀东小小说环宇杯征文中获三等奖。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