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孝为先的现实意义作者:楚旺群
现实中本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有得与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即人生道理,就像宪法是制定法律的根本大法,孝是人类百行活动的根本,也是人生的大善,有善才有得,有恶必有失。
人生是一个不断寻求得到的过程,善恶只是寻求得到的在外形式,追求的本质意义在于得失。把善恶放到一边,任人干什么工作都是为了得到收获,如果找不到得到的途径,干等于白干。百行孝为本,就是教人找到能够得到的根本方法。因此人类的祖先发明了《易经》,把善恶归类为得失,说善与恶可以相互转化,善就是得到,恶就是失去。得到了就是善,失去了就是恶。孝为百行之首,想必应该明白,孝为人间大善,失去大善也就失去最大的得到。
也许有人会认为把善恶用得失归类有点赤裸裸的势利主义,实则不然,做百行工作都是为了求利,无利益不可早起。积德行善的目的也是为求得利益的方便,于是就有了在家敬爹娘,胜过千里去烧香。人烧香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得到神明保佑,升官发财。说白了还是为了势利主义。人跳不出得失的圈子,必须用善恶界定得失,这是老祖宗制定《易经》的聪明。
天道轮回,就从孝开始,忙忙碌碌做事,假如一代比一代人不孝,人类就发展到了尽头。用善作得,用恶作失,用孝作大善,大善有大得,就能很清楚地看到,百行孝为本使天道轮回回归到了正确运行轨道上来,只有把孝列为百行之首,人类才能无止境地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