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头村遐思
文图/毕勤山
2024年8月最后的一天,虽然处暑已过去十多天了,但是天气依旧如酷夏般炎热,让人们切实领教了“秋老虎”的厉害。
顶着骄阳、踩着热浪,信都区作家协会一行10余人,来到龙泉寺乡营头村领略古村风貌、重温抗战烽火岁月。
营头村位于信都区龙泉寺乡西部,南望朱庄水库,村子不大,现有250来口人,200多亩耕地,主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栗子是当地主要收入来源。
说起村名的来历,当地人传说在古代有一位将军,在此设立点将台,安兵扎营,因此便有营头之称。到了明朝永乐年间,张姓定居此地后发展成村,村名即按习惯称作营头,旧村庄位置靠东南,地势偏低,上世纪70年代修建朱庄水库时淹到水下,后来就在北面地势较高的现址建村,至今也有50年的历史了。
说起营头,不能不提到一个英雄级人物——胡震,邢台县先于村人,1908年12月生,1927年参加革命,在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时候,刚刚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国的邓小平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担任政治处长兼政治教官,同时兼任该校共产党组织的书记。胡震曾多次聆听邓小平讲课,彼此都很熟悉。1928年,他参加了刘志丹、唐澍领导的渭华暴动,抗战爆发前从山西回到老家邢台。这一时期,国民党邢台县政府为抗外敌拒溃兵,维护地方秩序,组织各区训练壮丁,就请胡震负责三区祝村军训工作。胡震借为地方训练团丁机会,在当地组织了一支抗日队伍,拉到半山区的西黄村一带进行抗日斗争。
1937年11月6日,八路军129师任命教导团长张贤约为抗日先遣支队支队长,率教导团(亦称随营学校)的百余名连排级学员,先期下太行到冀西开辟抗日根据地,张贤约率部到达西黄村后,与胡震取得了联系,将胡所属部队编为129师先遣支队第五大队,后改编为第二大队,由胡震任大队长,先是在西黄村周边,后来还扩大到沙河及邯郸磁县一带进行抗战宣传和组织武装斗争。
当时,日军已占领包括邢台在内的冀西各个县城,建立了维持会和伪政权,残酷镇压当地抗日力量,并多次进入邢台山区“清剿”抗日武装,实行烧杀抢掠。为尽快打开局面,坚定人民抗战信心,由共产党干部杨秀峰任特派员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保定行营民众动员训练处冀西民众训练指导特派员办事处”,简称“冀西民训处”,根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在1937年11月初,从山西皋落镇经信都区马岭关、宋家庄进入赞皇、元氏、井陉、高邑、内丘、沙河、获鹿等冀西各县,组建战地委员会,成立各县区抗日机构,县长经战委会组织推荐,由冀西民训处特派员杨秀峰任命,成为合法的抗日民主政府。
1937年12月12日,经张贤约组织战委会酝酿推荐、报请一二九师首长同意,由师政训处签发委任命令,通过冀西民训处正式委任胡震为营头抗日政府县长,营头抗日县政府正式成立,这也是当时在冀西地区的13个县中,最早成立的抗日民主县政府。此后胡震领导的抗日武装在邢台一带打击日伪势力,威震冀西南,为夺取邢台抗战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
1940年太行军区成立,胡震任太行军区一分区司令员,1945年兼任新成立的邢台警备区司令员,1949年7月至1952年4月任湖北沙市首任市长,后任河北省政协常委等职,直至退休。
营头村好山好水,在发展经济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村支部书记安海林介绍说,早些年,村里想利用濒临朱庄水库的独特位置和优势,招商引资发展生态旅游业和观光度假区,但是由于村子在朱庄水库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不准违规搞建设和从事旅游活动。
“为了国家的大利益,我们愿意放弃自己的小利益”。安海林悲壮的话语透露出山里人的敦厚和善良。
营头村多山多树,资源禀赋丰富,王延军是一位退休干部,多才多艺,木工、车工、铣工样样做的都是像模像样,他就利用山上树根、胡桃等资源,凭着自己的手艺,做起了根雕、山胡桃等工艺品。看他的家里,俨然一个综合加工车间,那些个根雕艺术品,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虽非专业但也不亚于专业。对于人们的“恭维”之词,老王总是哈哈一笑,“什么艺术不艺术的,我就是闹着玩的”,看得出来,老王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站在营头村边,登高远眺朱庄水库,水面宽阔沉静,绿波澹淡,像少女温润俊雅,撩人心弦;又似母亲用慈爱守护着乡土,不离不弃!水面之下那段光荣的历史、火热的场景,还有那阡陌街巷、古朴砖雕、挂满山果的绿树、洋气别致的小楼,仿佛都在向人们述说着她们各自不同的过往;时光如幻灯片般在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翻来转去,不禁让人感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回来的路上,我一路默默沉思,脑际间蓦然出现几句熟悉的诗行: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这是艾青在1942年写的一首现代诗《黎明的通知》,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新时代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文章最后,就让我把这份美丽的祝福送给勤劳善良的营头人民吧!作者简介:毕勤山,河北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首届理事会理事;邢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信都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乡音》、《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清风》等省市级报刊和网络媒体,多部作品入选《邢台县新时代文学作品选》、《启航信都》、《风华信都》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