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韵》
作者:韩湘生
每当提及芦花,不仅让我想起故乡鲁西南的秋天。秋天,那绝对是一幅精美绝伦、五彩绚烂的秋之韵画卷!
秋分,暑气消退,秋风吹来,大雁南翔,候鸟北归,秋水泛波,秋光璀璨,秋蝉凄鸣,秋叶残残,连空气也变得格外爽朗起来了,犹如镜面中的风景,顿感一切清晰明亮了。
从初秋到深秋,那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秋风的节拍和韵律都在追随季节时令的安排而跳跃。变化最明显的是故乡的田野,玉米葱茂挺拔,硕长饱满的玉米穗酷似线梭鱼雷,让人茅塞顿开喜出望外。串串似珍珠银豆般的落花生彰显着金秋时节黄土地的无限神奇。河滩上那片片洁白、如棉似絮的芦花更似在风中舞蹈的少女,在秋风中摇曳多姿、风情万种。此时的芦花最美丽,虬劲修长的腰身披着件件毛绒绒的圣装,让人顿觉如此圣洁美好。远远望去,更似排排威武庄严的士兵,整装待发,凝神屏气,充满着一种特有的骨气。
芦花旁边是一片清澈见底的河滩,阵阵凉爽宜人的秋风迎面而至,霎那间,河床表面及四周掀起层层涟漪,犹如一面镜子被刚刚用水冲过一般。河底的各种鱼儿上蹿下跳,有墨色的,有银灰色的,有绯红色的……等等,串串水泡不时荡漾开来。不远处,一叶扁舟缓缓而至。船头上一位头戴斗笠、身披簑衣的渔翁正在撒网捕鱼,双臂一挥,一只透明密织的大网如漏斗般,各种鱼儿不少被大网罩住,成了渔翁的战例品。夕阳西下,金色的霞光染红了半边天,渔翁划舟捕鱼的画面又一次定格天边……
金黄的稻谷在秋风中低头欢唱,当南翔的大雁声唳激昂之时,水田里的稻谷已是稻穗低垂、籽粒充盈,农家人纷纷走出家门,手持镰刀收割稻谷的画面又一次萦现眼前。孩子们在稻堆间嬉戏,笑声与稻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又生动的画面。大人们则围坐一起,分享着丰收的喜悦,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这一季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满仓的粮食,不仅滋养了身体,更丰盈了心灵。
成片成片的水稻,低垂着脑袋,彰显着个性的沉默和谦恭。不喜张扬,水田里到处是农家人忙碌的身影!硕大的稻穗毛绒绒的,酷似毛毛虫。排列紧密的稻籽,疏密有致、天衣无缝,这难道是上天有力的安排还是农家人精耕细作、挥汗如雨的结果。
在丰收节这欢庆的时刻,家家户户的院落里堆满了金黄色的稻谷,那是大自然最诚挚的馈赠,也是农家人汗水浇灌的结晶。故乡的农家人,他们把心中的希望和沉甸甸的丰收梦寄托于脚下的这片土地上!从春到秋,水稻秧苗厚积薄发,它们为了向世间报到,不惜忍受凉水的浸泡,只有经历过土地的埋压和痛苦的挣扎,才会破土而出,茂盛成长!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次的播种与收获,都是对生命不懈追求的赞歌,是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宣言。丰收节,不仅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与向往。
作者韩湘生简介:
韩湘生,男,北京人,1969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后调入六师工作。毕业于北京影视艺术学院,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文学月报》杂志社常务主编,《荒土文学》副总编,《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海岛作家村签约作家,至今已发表作品1500余篇,多篇文章在全国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得多项大奖。出版了个人专辑《那一片遥远的山林》《梦中的白桦林》《岁月的歌吟》等,都已被国家图书馆所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