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真正的教育像森林,每一种动(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上至高耸如云的望天树,下至匍匐前行的老葛藤,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下走的,还是水中游的,他们都自得其所、自得其乐。森林能让高的挺拔、矮的精干、细的苗条、粗的丰满,甚至让铁树开花,朽木发芽,动物重生。森林已形成了一个自循环体系:阳光灿烂、空气清新、土地肥沃、鸟语花香、五谷丰登、瓜果满园,飞禽走兽,应有尽有。真正的教育也应该如此。
2
不要指望灌木丛会长得很高,高处的风光,是望天树的眼福。灌木丛如果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照样会活得很惬意。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是鹰的领地。麻雀如果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照样会过得很快乐。不要指望低智商者会学得很好,学问的高端,是高智商者的专利。低智商者如果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照样会过得很幸福。
3
安排麻雀和雄鹰比赛飞高,麻雀肯定输,但这证明不了麻雀的无能;同样,安排陈景润与陈镜开比赛举重,陈景润肯定输,但这证明不了陈景润的无能。真正无能的是安排这种比赛的人。真正的教育,要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让不同的人共建一个大同世界。
4
真正的教育是适合每一个人的教育,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让“鹰”去搏击长空,让“鱼”去畅跃阔海,让“望天树”成为最好的“望天树”,让“老葛藤”成为最好的“老葛藤”,让“陈景润”成为最好的数学家,让“陈镜开”成为最好的运动员,让“谭晶”成为为最好的歌唱家,让“谭嗣同”成为最好的政治家,是真教育的永恒追求。
5
真正的教育有些像种庄稼。庄稼生长,得有土壤、空气、阳光等条件,还得有松土、除草、施肥、扶正、浇水、防蛀、防盗、收割等环节。真正的教育不能急,揠苗助长,只会被贻笑大方。真正的教育艺术是搭台的艺术、助长的艺术、呵护的艺术、盼望的艺术、等待的艺术、收获的艺术。
6
根除杂草的方法,是在地里种上庄稼;铲掉恶习的方法,是在心中播撒真善美。

7
再多的羊也斗不过一头凶狠的狮(狼);再多的鸡也战不败一只矫健的鹰。真正的教育要培养“狮(狼)”,培养“鹰”,而不是培养“羊”,培养“鸡”。
8
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与鸡为伍而丧失直冲云霄的本事;野狼在羊群里长大,就会爱上羊而失去驰骋原野的狼性;人离开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就会丢掉人性而成为“印度狼孩”、“星期五”。所以,真正的教育是社会教育,是生活教育。
9
“道德”的“道”,从字形结构上看,是一个人昂首挺胸走在路上的样子,彰显的是一个人的独立与个性;“道德”的“德”,从字形结构上看,表示的是“十四个人一条心”。“道德”二字告诉我们:做人处世,首先要尊重个性、彰显个性,然后要精诚团结、万众一心,才是道德。
10
如果老师或家长眼中只有“分”,没有“人”,学生只得为“分”而学,为“分”而拼,从而失去了许多做“人”的机会,教育就会变为生产“抓分机器”的“流水线”。现代的基础教育是“宽广的浅薄”,现代的高等教育是“高大的平庸”。
11
教育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而不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思想的牧羊人突然发财,身穿皮尔卡丹、开着卡迪拉克去放羊的形象!我们同样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突然拥有了武装到牙齿的教育设备和技术的形象!
12
人的学习是本能的,就像穿衣、吃饭一样。天冷了,人就会取暖;肚子饿了,人就会觅食;脑袋空了,人就会求知。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们不想穿衣、吃饭?是因为中国的父母管得太多、喂得太多!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们不想学习?是因为中国的父母逼得太多、管得太多、灌得太多!真正的教育应该像饥肠辘辘时遇到食品、口干舌燥时遇到饮料、天寒地冻时遇到棉衣、昏昏欲睡时遇到床铺一样,为受教育者提供精神食品、精神饮料、精神棉衣、精神床铺。正如一味逼着吃、逼着喝、逼着穿、逼着睡,只会引发厌食症、厌喝症、厌穿症、厌睡症一样,一味地逼着学生学,只会引发厌学症、厌做症,甚至厌世症。真正的教育只有找准病根、病症,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千万不要治标不治本,更不要头痛医脚,脚痛医头!
13
跳虫是如何变成爬虫的?很简单:用一个玻璃罩盖住它,不断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让它不断改变跳的角度,慢慢就变成爬虫啦!中国许多聪明人不也是这样变成笨人、蠢人和傻人的吗?“跳虫式”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了“爬虫式”的孩子?因为有四座大山的不断压迫:一、教育的不断压迫;二、父母的不断压迫;三、社会的不断压迫;四、自己的不断压迫。
14
任何教育的“道”,如果不能落地去统领“术”的话,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枯竭而死的。只有“道”,会如堕雾里;只有“术”,会机械僵化。道,没有术的支撑,长不高;术,没有道的引领,走不远。只有“道、术”结合,才能长盛不衰。
15
墙体没有缝隙,阳光就无法照进室内;心灵没有缝隙,春风就无法光临心田。真正的教育就是从个体出发,使有缺陷的生命不断走向和真和善和美。
16
不识“教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教山”看一看,无限风光在山外。真正的教育是婚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万物教育、自我教育“七位一体”以及体、智、情、创、和“五位一体”的教育。人人是教育之人,天天是教育之时,处处是教育之地。天地万物万人万事皆为我师。自己就是好老师。
17
真教育,请遵循:勿操纵,宜尊重;勿洗脑;宜引导;勿填鸭,宜疏导;勿奴役,宜解放;勿掐断,宜点燃;勿泯灭,宜唤醒;勿羁绊,宜松绑;勿钳制,宜放手;勿笼养,宜放生;勿冷漠,宜发现;勿谴责,宜赏识;勿异化,宜转化;勿扭曲,宜通和。

18
真正的教育不是包养,是培养;不是灌满,是点燃;不是催眠,是唤醒;不是颓废,是蜕变。
19
人的一生都在画自己的坐标轴。横轴代表“方向”,纵轴代表“志向”。一个人只要有高远的志向和正确的方向,就不会虚度此生,就一定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就一定能获得快乐与幸福。如果一个人志向高远,但方向相反;或者方向正确,但没有志向,其结果都是可想而知的!当今的许多人都不是朝着高远的志向和正确的方向去的,所以,他们这一辈子是可悲的、甚至是可耻的!

孟国泰简介
清华紫荆时代教育集团三新首席导师,陕西师范大学西部课堂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继教学院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研究院原院长、兼职教授,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实验学校总校长,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之“三标课堂”创始人、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奠基人、从个体出发新教育936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构者、中共中央机关报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封面人物。被誉为“教育创新英雄”“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当代新教育三大体系建构者之一”。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中国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部课程中心网站》《中国文化报》《德育报》《新教育》等50余家新闻媒体均对孟国泰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做过系统报道。
(插图选自网络)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