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风月中最艳的那一抹光影
☆作者:韶年
一代文坛领袖,东林党的代表人物,官至礼部侍郎和礼部尚书之职的钱谦益,于顺治五年(1647)和顺治六年(1648)年四月,一年之内两次锒铛入狱。比他小36岁的少妻扶病随行,上书陈情,誓愿代死或从死。后经其全力营救,斡旋才得以免祸。出狱后的钱谦益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这一流传千古的佳句:
“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
当然了,明眼人一看,就会明白,这位少妻便是秦淮八艳之首、著名女诗人柳如是。不过,千万不要误会,柳如是可不是我的本家,她本姓杨名爱,因为读辛弃疾的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改称“河东君”,“蘼芜君”。
1638年的初春,时年21岁的柳如是离开松江,只身前往杭州。在这个“西湖美景三月天”的人间天堂,她遇见了生命中的归属——钱谦益。
有时缘分就是这么神奇,因为柳如是的一首即兴而作的诗,恰巧被钱谦益看到了:“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钱谦益读罢这首诗,拍手称奇,赞叹不已。一见到柳如是,就被眼前这位才貌双全的大美人迷住了。而柳如是面对鼎鼎大名的文坛巨匠,谈诗论景,随心所欲,再加上银铃般的笑声不时地在西湖上飘荡,使刚刚丢了官职,心境正处在黯淡悲凉中的钱谦益,立马忘却了心中的悒郁。
仅十天的功夫,钱谦益即为柳如是筑起一精致住室,并以柳如是的“我闻居士”之号,命名新室“我闻室”,暂把她安排在新室,旦夕唔对,谈诗论文。
崇祯十四年,钱谦益置原配陈氏于不顾,正式婚娶柳如是。消息一出,士绅大哗,百姓笑闹。官吏们更是愤怒不已。认为钱学士大礼迎娶青楼妓女,不仅“亵朝廷之名器,伤士大夫之传统”,而且将士绅官吏骗来贺婚,等于承认了这桩婚事的合法性。于是,众人取石捡瓦,愤怒掷打彩船,一时之间,石块如雨,淹没了鼓乐鞭炮之声,彩船在如雷般的打击声中离岸。钱谦益可不管这么多,他怡然自得,吮毫濡墨,即兴写下了数首《催妆诗》
从此,一个是声名赫赫的绝色美女;一个是被下放回家的没落官员;一个59岁;一个23岁。但这一切,并没有使两个人的爱情变得逊色。
柳如是常与人纵论天下,敢于直言不讳。她曾对朋友说:“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乱御侮,应如谢东山(东晋宰相谢安)运筹却敌,不可如陶靖节(陶渊明)亮节风高。如我身为男子,必将救之图存,以身报国!”她还常以妓女出身而能破敌救国的梁红玉自比,希望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她的(赠友人)一诗,充分体现了一个女子少有的政治豪情:
我闻起舞更叹息,江湖之色皆奔驰。即今天下多纷纷,天子非常待颜驷。丈夫会遇讵易能,长戈大戟非难为。一朝拔起若龙骧,身帅幽并扶风儿。大羽插腰箭在手,功高跃马称惊奇。
弘光二年(1645年)五月,清军打到了南京,二三十万的南明守军望风而逃,弘光帝朱由崧丢下南京自己逃命去了。此事史称“乙酉之变”。
柳如是看到明朝灭亡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便满脸悲切而圣洁的的表情,劝其丈夫钱谦益,她说:“是宜取义全大节,以副盛名。”意思是说,你既是高官,又是名人,更是名门望族,可千万不能干那些对不起祖宗和国家的事,咱们应以身殉国。刀、绳、水三种死法咱们选其一,你殉国我殉夫。钱谦益左思右量之后说:“那咱投湖自尽吧。”于是,两个人来到西湖边上,钱谦益犹豫半天,将手伸到水里试了试水的温度,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水太凉了,我这身子骨恐怕不行。我们还是改天再来吧!”这句话在后世,比他所有的文章加在一起都有名。柳如是见状,对他摇了摇头,一个翻身跳进了湖里,钱谦益被惊的目瞪口呆,在场的人们急忙把柳如是救了上来。此后,大名鼎鼎的文坛巨匠钱谦益出城纳降,令柳如是大失所望。
公元1664年(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83岁高龄的钱谦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一死,一直以来,觊觎钱氏家产的宗亲纷至沓来,欺负柳如是一个孤寡女子,公然向她逼索财务。其实,钱府为了抗清义举,家财已经散尽,晚年的钱谦益夫妇已靠卖文为生。对于生死荣华,柳如是已然看透,六月二十八日,也就是丈夫去世的第三天,她解下三尺白绫,在府中自缢身亡,时年47岁。
一个风月中艳压群芳的花榜状元;一个秦淮河畔色艺双绝的江南佳丽;一个国难当头视死如归的女中豪杰;秦淮风月中最艳的那一抹光影,就这样结束了她傲骨与风情并存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