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大 嘴
作者:张仁敢
大杨庄的柳大嘴,真实姓名叫柳大锤,因为五官中的嘴生得特别大,故而得名柳大嘴。人们喊顺口了,柳大锤的名字便被柳大嘴替代了。
其实,柳大嘴的真实姓氏不是姓柳,而是姓卯。
柳大嘴的生父卯金明,倒插门到杨家,按地方习惯,不用说,出生的孩子姓杨是天经地义的事,可生出来的是个带把的娃,柳大嘴的生父变卦了,坚持主张子随父姓,为此事弄得杨府山洪暴发,就连左邻右舍也连累得鸡犬不宁。有和事佬出面调解,勉强达成协议,取两家姓氏组合,故作姓柳。
柳大嘴是老三届初中毕业生,在当时的穷乡僻壤,识文断字的人不多,能有初中文化水平,也能算得上凤毛麟角了。
柳大嘴的爷爷杨氏头脑活络,与大队支书是本家,又是杨姓的老长辈,于是,三天两头地往大队支书家钻,隔三岔五地送上烟和酒,要求支书出面,为柳大嘴在公社机关单位谋一份差事。
柳大嘴运气确实不错,在大队支书的鼎力举荐下,公社党委书记应允了安排事宜。
出于对柳大嘴品德和能力的全面检测,先安排他做了一段时间的勤杂工。
柳大嘴毕竟读了十年书,头脑聪明,深信自己会有出头之日。他用孟子的一段话作为勉励: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那段日子里,柳大嘴见到公社大院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是笑面相迎,唯唯诺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厕所清洁工作众口皆碑。那个时候,没有自来水,没有现代化的洗刷工具,便池是砖头沙土砌成,然后用水泥沙浆粉一下,连瓷砖都没有。打扫起来,不要说费劲费力,仅是刺鼻的臭味就让人够呛。
书记办公室的桌子窗玻璃被擦得像镜子一样,办公文件摆放得整整齐齐。书记颇有好感。柳大嘴在书记面前的经典言辞是: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伺候好书记是我最大的职责和荣耀。一天书记秘书生病,适逢县委干部下来检查工作,要一份书面汇报材料,书记让柳大嘴在规定时间里写一份文字汇报材料。那时的办公条件十分间陋,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全凭手工操作。柳大嘴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柳大嘴经过一年的镀金,赢得了书记的认可。经过公社党委班子讨论,让他接任了宣传科长的职务。
柳大嘴素有鸿鹄大志,宣传科长的位置不是他的终极目标。暗自要求自己:争取更大作为。自从接任宣传工作后,他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公社大院内画廊的布置,无论是内容安排还是版面设计,都非常出色,得到同行的交口称道。获得县委宣传部的表彰,为公社党委争得了荣誉。
80年代初,柳大嘴所在政府大院的人事科长因为年龄关系,要退居二线了,柳大嘴盯准了这个位置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他认为这把交椅是政府大院中不可多得的肥缺。于是,紧锣密鼓地与继任党委书记毛遂自荐,继任党委书记在他死皮赖脸的纠缠下,讨教了前任党委书记和党委班子其他成员意见,报请市委组织部。柳大嘴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人事科长。
柳大嘴当上人事科长以后,似乎换了一个人。除了一把手书记外,什么人也不放在眼里。同事私下里议论他:小人得势,盛气凌人;披着羊皮的狼。有人请他办事,他总是皮笑肉不笑地答应,而私下里恪守的原则是:礼重立即办;礼轻缓期办;无礼决不办。
柳大嘴毕竟是肉体凡胎,没有返老还童留住光阴的能力。尽管他机关算尽,但岁月不饶人,于04年带着贪得不足的遗憾,退休乡里了。
因为柳大嘴在任时玩世不恭,退休后人们都不愿与之接近,对他似避若瘟神。
柳大嘴习惯于官场喧闹的生活环境,不忍安于返回故里清冷的现状,便牵头伙同曾经共过事的老徐老邹老陈组合成“筑长城”四人帮。老徐等三人爱于情面,不想驳老领导的面子,加上有打牌雅兴,这支筑长城队伍便成立了。
四个人君子协定:轮流做东,先打牌后小饮,再洗浴。
四个人都是烟枪,通常是做东的拿两包“中华”放在桌上。徐邹陈都能坚守章程,可柳大嘴坚持几日后,先是中华加小苏烟,再后来直接是两包小苏烟,弄得大家心中不快。
柳大嘴的麻将水平可能属于不佳行列,十场九输。他百思不得其解,在任时,几乎是百战百胜,现在运气怎么这么差的哩?他一输就起毛,大嘴一鼓,还有不文雅的语言。老友带着笑容不止一次地劝诫他:退休了,大家板凳桌子一样高,再不用像以前颐指气使了呀!每逢这时,他习惯性地鼓着大嘴巴,想理论几句,可是发不出声来。
柳大嘴,一位十分要强十分精明十分吝啬的人;更是一个十分狡诈十分虚伪十分卑鄙的人。
【作者简介】
张仁敢,1955年生,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学一级教师。酷爱文学,曾在《江苏教育》《语文教学》《扬州日报》《高邮日报》和十多家网络平台等各种媒体发表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及数十篇(首)散文、小说、寓言和诗歌等文学作品。自信:文学创作绝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也不是要证明自己有什么才能,而是记录生活、感动生活和回馈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内心世界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恩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