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
作者:那寒
清早正准备电骑就听到这警钟声
哦,九一八
我刚骑到街区树边
第二次警钟声又响起
我下车的树下我拿着一支香烟没点燃低着头
九十三年前的家仇国恨一幕幕,吾辈要铭记
忘记就是背叛,忘记就是等待第二次被侵略
我们的这段岁月静好
是三千五百万先烈用苦难和屈辱换来
那些公知和教授为侵华日军洗白真的是罪该万死
可我是个老百姓,一个写诗的小小老百姓
等到第三次警声长长响起,我抱蹲遮面
过往的行人匆匆不知我何因
九一八、九一八,烙在我心中的九一八
九一八,今天九一八,我朋友或我的各路诗人
何日雪耻?又直捣黄龙府痛饮
相信后来的人中,有那么一位
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他(她)是多么的盖世无双
2024年9月18日。
这首诗《勿忘国耻》以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历史责任感为基调,通过描述作者在“九一八”纪念日当天的经历与内心活动,传达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一些点评:
### 结构与语言
- **结构**:诗歌采用自由体的形式,没有严格的韵律和格律限制,更易于表达作者的即时感受和情绪波动。
- **语言**:使用平实的语言,却饱含深情。如“我下车的树下我拿着一支香烟没点燃低着头”,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沉重与哀伤。
### 情感与主题
- **情感**:诗中充满了对历史悲剧的悲愤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于未来能够雪耻的期望。“忘记就是背叛,忘记就是等待第二次被侵略”,这句话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于铭记历史重要性的认识。
- **主题**:整首诗围绕着“勿忘国耻”的主题展开,强调了个体对于历史记忆的责任,以及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
### 社会意义
- **批判性**:“那些公知和教授为侵华日军洗白真的是罪该万死”,这里反映了作者对于某些观点的不满,认为它们歪曲了历史事实。
- **共鸣**:通过“九一八、九一八,烙在我心中的九一八”,诗人唤起了读者心中共同的历史记忆,使得作品具有较强的共鸣力和社会影响力。
### 艺术特色
- **象征手法**:如“等到第三次警声长长响起,我抱蹲遮面”,警报声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纪念,也是当下情绪的触发点,具有象征意义。
- **对比**:诗中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与那些试图篡改历史者形成对比,突显了普通人对于历史的真实感知。
整体来说,《勿忘国耻》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个人视角的历史题材诗歌,它不仅仅是一次对过去事件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对现实的一种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