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242期 总第803期


应铭记一个农民段培东
作者 邵春生(彝族)
主播 一 萍
. 滇西抗战历史(滕冲抗战与最惨烈松山之战)。从1942年5月10日至1944年9月14日这段日子。已成为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辉煌而彪炳千秋的光荣历史。
由于这一抗战历史背景的原因,使得这不可磨灭的滇西抗战一直淹没在厚厚的历史尘埃中!也把滇西人民殊死抗战的牺牲与奉献的这一场抗战史,封存在了滇西山水间。
谁揭开这一抗战历史尘封的大幕?谁为滇西人民对抗战作出的奉献与牺牲竖立丰碑!
这人叫段培东。
段培东是一个农民,一个只读过小学五年级的农民,一个当过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农民,又是一个做过十一年牢獄的农民,又是中国作家协会作家的农民,是云南大学,云南师大,云南民族大学都聘任他为客座教授的农民,是一个成为滇西抗战史研究专家的农民!是第一个揭开滇西抗战史写成专著,轰动世界的农民!
一个朴实平凡而伟大的农民!
段培东的传奇在于蹲监狱时就从国民党抗战的"残渣余孽"犯人中,记录了历史资料,密密麻麻记下他们抗战中敢于牺牲的艰苦卓绝历程,都是个人亲身经历有关的史料。抢救留存了一大批抗战的人文与史实。而且在39岁出狱回家务农后,在穷困僚倒时,在左的思潮占上风时间,在一切都还残冰未化尽时,他象"叫花子"一样,徒步收集,搜采整个滇西抗战的所有人事,物证,亲临抗战发生的各个战场地点。
他在风风雨雨中得到许多贵人相助,确实无论明里或暗中对段培东支持帮助的人不少。其中最应记住的是当年腾冲县委书记杨连。这是有高瞻远瞩目光和爱国热忱情怀及实质有力的支持,是对揭开滇西抗战大幕的支持!
段培东,在无数人关切和支持下,完成了传奇而著史留存于世的一生。他于1935年7月10日,出生于腾冲县。卒于2016年7月31日16时30分。
段培东的个人传奇人生已隽刻在滇西大地上。也被名家为他著文立传,上了百度。
不能忘记,在1958年,段培东偶然读到英国人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战役》,全文里没有读到一段有关中国抗日战场及滇西抗战的历史。段培东为此不平,也为壮烈战死的英雄们不甘心,他要为中国抗日战场留下英烈史实。这成为他生命中的核能量。
他生于腾冲,长于腾冲!
为写滇西抗战史,他大量收集资料后,他在屋后山坡挖了一个土洞潜心创作,白天耕地种田,晚上在煤油灯下写作。
在集累了极丰的当年抗战真实史料后,潜心用这些史料进行创作,是当年滇西抗战的老将军们及家属们提供的回忆及实物以及子女所存资料。亲访了无数历史见证人,在极丰富的资料研究中几乎10年磨一剑,于1988年完成了《剑扫风烟》的初稿。1989年经保山地区文联推荐,这才让作者,作品与出版社杨仲禄老师见面了。1991年《剑扫风烟》出版。接着又在煤油灯下于1991年完成初稿《松山大战》。几经修改于1993年改定。1995年《松山大战》出版。著名历史长篇小说《剑扫风烟》《松山大战》姐妹篇完后,不少资料将在《怒山风雷》中反映出来。

这是标炳千秋,不可代替的伟大的历史名著。
正是这位穷困僚倒,蜗居于山洞中的农民,在左的思潮还残冰未退尽时,揭开了滇西抗战尘封的大幕。这位农民的伟大在于敢为人先!
我有幸于1995至1996年间几次在省文联,省作协会上认识段培东大哥老师,在交谈中我敬佩这位农民大哥的执著爱心,我敬仰这位农民大哥耿直的初心不改。我曾三次从滇南红河到滕冲(其中2020年10月住的时间较长),进行了认真了解学习。
……
2016年八月中,挚友传来培东先生仙逝西去消息,一时很震惊,这是我们云南痛失本土文坛奇才呵!他享年八十二岁。遥寄哀思以小诗悼之:
九载磨励军人胆,
回乡锄禾半亩田。
滇西抗战嘶马呜,
满目弹洞旧雄关。
十万英灵留松山,
培东心中雷霆撼。
日耕夜著蘸赤墨,
油灯萤火土洞寒。
秉笔揭尘起雷声,
剑扫风烟来天半。
远征英灵应笑慰,
军民铸剑定乾坤。
惊闻先生忽西去,
众友哀恸泪未干。
倭寇亡我心不死,
强边富梦续兴滇。
能告慰的是这首小诗曾在楚雄《马樱花》上单独发表。今天滇西抗战辉弘宣传之时,更应记住这一位农民段培东。故写此文以纪念。
*~~~*~~~*~~~*
作者 邵春生
主播 一 萍
注:插图来自网络
*~~~*~~~*~~~*
栏目编辑部
顾问 毛诗奇 邓耀泽 李敦伟
编委 毛诗奇 李敦伟 曹立萍
主编 曹立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