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那双充满仁慈温馨的眼睛/铁裕
那双充满仁慈的眼睛,如同湖水波光粼粼;
那双充满温馨的眼睛,如同阳光照耀我们;
那双充满真诚的眼睛,如同秋水一般清纯;
那双充满人伦的眼睛,如同鲜花一样迷人。
我在昆明市三家村小学读书时,要经过一段弯弯拐拐,且有些阴森的巷道,再走三两公里的路才能到达学校。特别是冬天,天气寒冷黑得又快,巷道显得更加的诡异、恐怖,甚至有时会听到阴阳怪气的声音。
我有些胆怯,每当穿过巷道时,总有一种毛骨耸然的感觉。我感到那巷道:
就像一片黑暗,苍茫而没有尽头;
那路弯弯曲曲,仿佛要通向远古的光阴;
总让人感觉到,仿佛是在岁月中久久的徜徉和困顿;
巷道幽幽静谧,那青石板的路仿佛通向昨天却又弥漫着漫天灰尘。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有个女人在巷道卖烧洋芋。我想:烧洋芋要在我们昭通才有人卖,怎么在这里有卖烧洋芋的?难道她是昭通人?
每当我路过时,她都会问我:“买一个洋芋吗”?
我心里好笑,我从小吃惯了烧洋芋,还用买吗?何况等我回到昭通中营外婆家,她也会烧给我吃的,哪个买你的烧洋芋呀?女人见我不买,也不生气,只是面带笑容。
到了冬季,天气有些寒冷,而巷道也更加让人感到恐怖。有时放学晚了,心里就平平直跳。但到了巷口,那女人将火烧得很旺,并且对我说:“暖暖身子再走吧”我感激的看着她,那脸非常的慈祥、和善。
一双眼睛流露出善意、慈悲与温馨;
那仁慈善良的目光啊,如阳光照进了我的心灵;
我在心里默默的想着,那眼睛莫不是一盏照路的明灯;
而且在有时候我感到,那双眼睛充满着热情大方坦然与真诚。
她怎么有点像我那逝去的母亲?我曾听老人们说:生命可以轮回,这个和善的女人莫不是母亲转世?但我又觉得,那是不可能。
女人见我好像在沉思什么,就说“:天不早了,你快回去吧”。
我悄然站起,默默地走了。走了好一会儿,我又转过头去看,那女人依然在目送着我。从此,有了这个烧洋芋的女人“保护”,我再也不胆怯了,每次都会快乐的穿过巷道。
一个黄昏,我从巷道走过,那女人非要吃个洋芋才准走。我推脱不过,就蹲下来吃着洋芋。啊,好香啊!我感到,这是我从没有吃过的那种香。
等吃完了,我问“:要多少钱”?
那女人笑道“:送给你吃的,不收钱”。
我说声“谢谢阿姨”就要走,却被她拉住问道:“你能背首诗给我听吗”?
我感到奇怪,一个烧洋芋卖的女人居然还有兴趣听背诗。就问:“你喜欢听谁的诗”?
女人说:“我也不知道哪个诗人,写的诗好听,你就随便背吧”。
我想了想,就背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西安》: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那女人听了,连说“好听,好听”。要我再背一首,我就背了一首宋代诗人王令的《次韵朱昌叔见赠》:
虽无才学可人群,偶有诚心与古亲。
兹世几人能永富,此身何恤不终贫。
我正背诗之际,只见从巷道里跑出几个小混混,手持棍棒、铁锤,好像是去打架的。那女人对我说:“你先回去,一会儿我就回来做饭”。
我听了她的话,莫名其妙的转身就走。只听小混混问:“他是你儿子吗”?
女人大声说:“他是我小儿子”。
我明白了,女人之所以要留住我,是因为她看见这些小混混出现在巷道,怕他们打我,才谎称我是她的儿子。她真是一个好心人啊!我多么希望她一直在这里卖烧洋芋,一直呵护着我。
有一天傍晚,她对我说“:我不再卖烧洋芋了,你路过巷道时,一定要小心”。
我问:“你为什么不卖烧洋芋了”?
她说:我本来早就不想卖了,只因为见你经常一个人来往,怕你出事,所以才坚持卖了一年多”。
我听了,眼睛有些湿润,就问:“你要到哪里去呀”?
她说:“我家有好几亩地要回去种”。说完,递给我一个洋芋,叫我吃了。我接过洋芋就吃,她微笑着问我:“好吃吗”?
我说:“好吃”。
她说:“你真像我儿子,哎,只可惜他没有读书的命,只能在山上放养牛。娃娃,你一定要好好的读书,将来才有出息”。
我感激的点点头“:谢谢阿姨,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几十年过去了,往事如烟,泯灭在荒野之间。有许多往事早已忘怀,唯独忘不了的就是那双目送我两年多,穿过巷道,充满着仁慈、温馨的眼睛。
我们非亲非故,她竟然如此的关照自己。使我感到,在这充满变数、纷攘的人世间,依然有着真情、大爱、善良、仁慈。
那一双仁慈的眼睛,流露出的是温柔与亲切;
那一双善良的眼睛,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和宁静;
那一双仁爱的眼睛,犹如秋水一般流露出晶莹与纯真;
那一双大爱的眼睛,在闪烁美丽的光芒使得宇宙也拥有了善良的心灵。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当代美文》等十余家平台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诗歌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诗歌报》《诗选刊》《边疆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昭通文学》《昭通创作》《乌蒙山》《作家驿站》《湖南写作》《昭通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中国人民诗刊》《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滇云文苑》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六千多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