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四望中学的青葱岁月
上海中兴集团 王红金
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四望中学的那段时光,几位恩师给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在武穴市四望中学只读一年,但这一年对我非常重要,这一年让我对学习重新有了信心,以至于后来顺利上了武中,上了武大,读了研究生 ......
还记得那是1990年的一个夏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代的变迁也波及到当时还在上初二的我,被通知原来的北海初中不办了,我们集体转到四望中学读初三,先去暑假补课。我还记得,和我一起过来的还有:李学武、胡兴华、胡永红等十多位同学......
首先迎接我们的是班主任李志禹老师,我那时个头特别小,见到李老师,高高大大,一脸威严,心里还是有些胆怯的。也许那时我走在队伍前面,李老师让我当北海过来的同学小组长,说实话,我当时成绩不算太好,安排我当小组长,我当时还是有压力的,但也感受到被重视的感觉。我记得当时第一次月考,考得不太好,李老师鼓励我慢慢来,对自己要有信心,随着后面几次月考,我的成绩慢慢提升,我的信心慢慢上来了。但也有发挥不好的时候,记得是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考到非常不好,李老师把我母亲叫到学校(当时父亲在外挑坝),这是我母亲第一次来学校,应该也是最后一次,回家后母亲只是说了一些学校的情况,没有批评我,但我感受到压力,觉得是非常丢面的一件事,从此我对自己要求更高了。幸运的是,初三下学期,我的成绩一直比较稳定,中考时,李老师还把我安排到老师宿舍住,让我全力备考。后来上师范(那年师范与武中同分数,最后因多种原因,没有上师范,上了武中),李老师又跑了不少路,并且每次都是他自己出车费,现在想起来挺感激他的,他确实是一位非常好的班主任!
再说一下数学余秋平老师,余老师是北海中学过来的,以前也在仓下小学短暂呆过,教过我的姐姐,所以我对余老师很早就认识。我记得当时上一届余老师班上考了一个黄高(袁鹏),对余老师教数学,我是很期待的,我当时数学基础一般,但对数学兴趣还是不错的。上了一段时间余老师数学课,确实感觉余老师教学方法与以前老师不一样,余老师不搞题海战术,但重视数学推理,讲究每一步都要做到有理有据,这个对我以后的学习确实影响很大,我记得当时初中的公式,都能推理出来,对概念理解很深。后来我女儿上初中,我再辅导她写作业,发现不用复习,这些题目都还会做。另外再吹个小牛,我当年能考上武中,数学是帮了大忙的,我记得那年中考数学是非常难的,但我考了116分(满分120分)。2022年4月,我在上海再次见到余老师,虽然已经过了30多年,但在我看来,余老师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没有以前严肃了!
语文柯三毛老师,我记得他那时个头不高,但很风趣。我以前不太喜欢语文,但听柯老师的课总是非常有趣,慢慢我也喜欢上了语文。我记得那时背文学常识,常常容易记混淆,但柯老师有办法,他把文学常识变成故事,便于大家记忆,比如背鲁迅的文章,我还记得他编了这样一段故事:“孔乙己”和“阿Q”去“故乡”看“社戏”,这是“一件小事”不值得“呐喊”。当然柯老师对我帮助最大的还是作文的写法,我记得以前写作文都是随笔,“脚踩西瓜皮”,想到哪写到哪,柯老师不一样,他告诉我们怎么开头,怎么讲故事,怎么收尾,看似八股文,但往往效果非常好!近几年,我辅导女儿写作业,发现上海老师也是这样教作文的!再提一些花絮,我有时将女儿作文发给柯老师审阅,柯老师每次点评都很精辟!
当然,四望中学教我的老师还有很多,比如英语吴学植老师、物理张国华老师、政治童德贵老师等,由于篇幅有限,不一一回忆,但您们一直都在我心中.....
一晃离开四望中学30多年了,它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虽然这些年我一直在外面,但每次路过四望中学的时候,总想进去看看,同时又怕打扰了正在追梦的学子们,衷心祝福四望中学越办越好!
责编:《今日黄冈》田树兵 胡均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