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 之 悟
我这个人是个凡人,但很随和。
之所以随和,是因为人多聚会时或去参加热闹场合,不嫌乱,不烦躁。
当一个人独处时,也不感到寂寞,孤单。
因为,人多有人多的心情,独处时有独处的乐趣。
朋友聚会,倍感亲切。特别是在胡同一起长大的发小们,一个个托儿带女,把他(她)们送上了人生之路,成家立业。而发小们,一个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美貌如花的姑娘们,如今,以两鬓染霜。那青春的气质,只能定格在黑白照片中,成了历史。
平心而论,热闹与安静,我更崇尚于“静”。
静,首先要心静。
常听人说,如今是个人心浮躁的社会。我虽然不敢苟同,但也不否认。
如果,一个人有一颗躁动的心,那么,无论他是幽居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里,都无法安静下来。
如此,你的心最好不要做招摇的枝叶,而是做个静默的根系,深深埋在地下,不畏世尘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与精神上的丰富。这才是独处时的乐趣所在。
人,只有静下心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既不为将来,也不思念过往,那是最好的境界。
我想:一个人的成长起点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境界低,随波逐流,失去个性,那才是人生之败笔。
内心平静,外无风波。
每逢佳节放长假,朋友们携全家老少去旅游,而我却独自跑进深山老林中去独坐。
能够在一个幽静的山谷里独坐,你会感到心中平静如水。你会悟到:获得快乐的方法不是增加财富,享尽物质的丰盈。而是降低欲望,是寻找快乐的最佳方法。
我的一位好友,是搞音乐伴奏的。我与他在一次聊天中,他的一句平常的话,使我感受颇深。他说:“人的心态,如同琴上的弦,太紧了则断,太松则无音,只有松紧适度,才能弹出美妙之音”。
这松与紧适度,只有自己掌握。
静,是古人推崇的大智慧。
夜读《道德经》,说静为躁君。竟能克服人身上的燥气。《大学》里也说,进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换句话说,一个人内心不静,很难真正思考问题,做人会骄矜,做事会浮躁。安静的人,会观察生活审时度势,更容易思考,从而对人生有所感悟。
每逢节假日,我总会独自去湖边散步。
在湖边,我很欣赏坐在水边垂钓的朋友。他们名为钓鱼,实为图的是静。静能养心。正所谓:“湖边静坐病邪除,养心养性一身轻”。
面对眼前的平静的湖面,坐在湖边钓上几条鱼,手握鱼竿,如握自由小天地,任你摆弄喂饵,与鱼为邻。
我站在湖边,一位鱼友引起我的注意,当他钓上一条鱼的时候,马上摘掉鱼钩,将鱼又扔进河里,我好奇的问他:你为什么钓上鱼又扔到河里呢?他笑呵呵的说,钓鱼是我的乐趣,但钓上鱼来为了吃,那不是我的目的。我是为了在这里享受大自然的静也是我心里没有杀生的念头。听了鱼友的话,我打心里佩服这位朋友,心地慈悲善良。是啊!当举头望着宽敞的湖面,看着春花秋月,竖起耳朵聆听鸟叫虫鸣,把自己的心贴近大自然,与其融为一体,心灵真正得到静养,这才是人生多美妙的画面啊!
有时我想:人的一生为名忙,为利忙,劳心者苦,劳力者苦,一句话,活的真累!
若在忙忙碌碌起起落落中,总有疲倦的时候,此时心归于“静”,是心灵最好的栖息之所。
我喜欢静崇尚静,让我悟到了生活的真谛,用平静如水的心看待生活,生活总是美好的!
(2024.2.写,2024.8.修改)
作者简介
李增彦,网名春意盎然,结业于中国作协北京文学讲习所(学习一年),现为党务工作者,北京写作学会会员,水缘文学杂志终身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哲理作家,《情感文学》签约作者,劲松阳光读书会会长。热爱文学与写作,文章及演讲在市,区,地方多次获奖。近五年来向各网络平台,群体推出各种形式文章近五百余篇。出版长篇《心语集》涉及散文,小说,随笔,感悟,杂谈等多方面,受到广大网友,美友,读者的肯定与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