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的追求 坚实的脚步——访吉林省弘华书画院艺术总监、著名书画家刘玉生先生
在人生的交叉点上,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人们常常会有新的选择。伴随而来的往往会是新的思维、新的道路、新的起点,当然,也会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生机、新的活力。
初秋的一天下午,我如约来到了位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街附近的吉林省弘华书画院秘书长、著名书画家刘玉生先生的工作室。作为多年的好友,我知道刘玉生先生在业内外一直有着“三好”的美誉,哪“三好”呢?这“三好”就是玉生的字好、画好、人更好!
与吉林省弘华书画院艺术总监、著名书画家刘玉生先生在一起
坐在我面前的刘玉生先生,一张白皙、文静、豁达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亮眼。作为好友,我所了解的玉生先生,其日常生活中十分谦和,十分低调。他思维敏捷、谈吐沉稳、聪明好学,并有着钢的内涵、柔的外表,可以说是满满的正能量。不仅如此,玉生先生对书画艺术还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更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扎实的艺术功力。他的画画的好,字写的好,歌儿唱的也很好。
玉生先生的履历很简单,参加工作先入工厂,后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多年,直至前两年退休。除前面提到的相关职务外,玉生先生还是中国刘炳森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现代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
走进玉生先生的工作室,一幅精美的“大吉图”画作首先映入我的眼帘:只见一只“冠上嘉冠”的雄鸡,威然挺立,目光深邃,傲视苍穹;过了大厅,走进玉生先生的书房兼画室,只见画案上、墙壁上、角落里,悬挂和摆放着多幅玉生先生近期精心创作的花鸟画小品和书法作品,所有这些,都是构图新颖、风格各异、非常精美。
再望一眼画案对面的书柜,上上下下摆满了各种各样不同版本、不同规格的书画艺术类的工具书,还有文学名著以及文学创作方面的工具书,可以说琳琅满目,几乎应有尽有。这一切或许可以诠释玉生先生近一两年来,艺术水准为何会突飞猛进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玉生先生多年好友的我,深深地知道,尽管他在书画艺术的门槛里,从喜欢到热爱、从热爱到酷爱,在工作之余,苦苦耕耘了几十年,这也为他今天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直到前几年,玉生先生从机关干部的岗位上退休后,他仿佛才如鱼得水,总算可以孜孜不倦、专心致志、一门心思地投入到自己所酷爱的书画艺术创作之中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一个人来说,所期待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一种美好的事业之中。”
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家庭和工作环境的熏陶,使玉生先生从小就浸染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之中。
那就让我们顺着刘玉生先生所走过的路,追溯源头吧!
采访中,玉生先生告诉我:小时候的他,母亲在陶瓷厂工作,工作单位每天的任务就是在瓷器上描边划线,画花鸟、画山水。正是受当时家中的这种环境的影响,他自儿时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儿。因为喜欢画画,他就经常描摹“小人书”、写“美术字”、集“报花”、画“版报插图”之类的东西。这些对他后来的进步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到了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玉生先生告诉我说:还在上小学时,他就参加了学校基于当时的政治形势,而组织建立的各种各类漫画宣传小组。刘玉生就按照当时报纸发表的漫画系列图案、图片等,进行临摹,画好后进行张贴宣传。
时间在不停地运转,很快,刘玉生就进入了中学时期。他在写写画画方面的特长被老师和校领导发现并给予肯定,这为他很快就在学校参加宣传小组创造了条件。在那段时间,出黑板报的各类专刊常常会接连不断、层出不穷,主要内容是以宣传学习毛主席著作方面的先进人物为主,还有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树新风等多方面内容。
一位哲人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遭遇和故事,都是一本书、一首歌,不同的只是有厚、有薄、有酸、有甜、有苦,也有乐。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