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飞龙(127)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中华文明的道德回归将经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百年挫折。众所周知之原因,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近代文人喜欢带着有色眼镜透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严格审视着五千年来祖传的东西,或者否定,或者打倒,或者放弃,或者修正!而中国的文化核心儒道思想首当其冲。昔日有人说儒家文化是“孔子为维护封建宗法专制而量体打造的政治思想体系”,这简直就是中国思想历史的无知,儒家思想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五千年以上,孔子仅仅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不是首创者!儒家经典之首《易经》早在六七千年前伏羲氏时代就已“文明肇始”了。而孔子仅仅是对古典儒学思想“述而不作”而已!也就是说孔子仅仅在叙述古人的儒学思想并予以集为大成,而这些内容本身不是孔子的专利创作!例如儒家的《四书五经》中除《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对其讲授语言进行集结外,其余几乎都是他人之作。孔子只是提纯了儒家的精神方向,升华了儒家的思想内涵,把“仁”概纳为儒家思想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并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其中“孝悌”是仁的人伦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仁的外部表现就是孟子提出的“义”,仁是内心有“爱”,义是处事恰“宜”。遇到过一个人,无论他去哪里,都会带一双自己的筷子。他说自己带的筷子干净卫生,就不会担心去吃饭时店家提供的筷子不卫生,从而去使用一次性筷子。环保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需要你去刻意做什么,只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注意点。
而道家的道德则超越人伦道德的范畴,一部《道德经》集合了“道”和“德”的基本内涵和外延。道家认为道德不是仅仅表现人伦,而是宇宙万物的自然之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故,一切道德来自于万物的本源之根即道。
通纳东西世界中如今之人类道德问题,已经是各民族面临的共同价值失范问题。尽管在道德问题上西方的标准和东方的标准有所不同,就东方而言儒家、佛家、道家的道德标准仍然有所不同。但是东西方道德的共性价值就在一个“爱”上,西方人讲“博爱”,东方讲“仁爱”,佛教讲无缘“慈爱”。虽然博爱注重爱的广度,仁爱注重爱的诚度,慈爱注重爱的深度,但它们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及社会公德等影响,都起到了正面的导引作用,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指南与灵魂宝藏。
博爱思想正是源于基督文化, 其中《圣经》的人类起源于上帝造人。自亚当夏娃写起,一代一代历史记录井然有序,我从不认为这是神话,而是中东地域人类发展的历程记忆。《旧约》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东方人类起源也许自“伏羲画卦,女娲补天”开始,不管神话还是传说,人类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祖先都是从一对清彻透明的男女开始写起,圣经中男女是比喻,实为东方太极之阴阳!这是从太极的混沌未开到阴阳的清浊分离的宇宙规律。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提倡社会群体的合作、和谐与共赢,这是“合”即东方思想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享与事业共赢,就像相互依偎且不分离的阴阳图,此是太极规则。《圣经》中的许多思想有些是“神将土地的使用权赐给了某个先人的不同的子孙”,然后先人的子孙之间为了某种“利益分享”不公就出现摩擦。一元文化与二元文化其实本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儒道文化提倡“内外和谐与天人合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提倡科技与效率,提倡竞争与淘汰,提倡冒险与自我,就像一对攻防相对的矛与盾,又像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和斑马之间的猎兽关系,此是丛林法则。而社会主义文化提倡财富的公有性,利益分配的平均性,权力运行的公仆性,政治体制的人民性,犹像春园的百花,不管身居何处都能获得阳光照耀和雨露的滋润,这是由原感兽性向人情理性的转移。

几千年文明过去,当今人类依然在欲望兽性与理智人性间徘徊。对世界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生存环境和时代环境,只能学会如何更好地适应它。在传统文化,资本文化,社会文化三者激烈地碰撞中,我们又该如何建立自己的超脱现实又符合大道的价值观的人性要求呢?

在这个文化多元且必须共存的时代,在这个资本主义思想占据世界文化主流的时代,在这个以“竞争、斗争、战 争”为矛盾解决办法的丛林法则盛行的时代,如果像传统儒家文化提倡的“己欲而欲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一味地对外仁义谦让,中国就会任人宰割!我们就会被资本竞争所追逐的利益社会边缘化!如果继续沿着传统“一大二公”的纯社会主义大道走下去,生产力就会降低,人们也会产生平均主义的懒性,大家喜欢不劳而获,工作效率低下。如果沿着资本文化一味地争竞与斗争,战 争与掠夺将既是资本积累的开始也是最终归宿!冷战与核武装让人类看到了地球灭绝的可能,人类在惶惶之中走到今天,但绝不能又在惶惶之中走向未来,因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封建主义与奴隶制的特色文明社会正在中国实践,未来一个包容与融合的东西方文明共和体正在中国建立,古今东西合壁中国“特色”社会制度也许正是世界未来大同社会的文明雏形。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九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杯”第二十届征文已经拉开帷幕,从2024年5月1日起至 2024年11月1号,历时六个月。
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来稿请发裸文,不要文档,文件之类!附加本人照片,简介
5 ,来稿一经刊发,除政治原因与学术抄袭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删除!
6,征文目的是为了传播文明文化,无需打赏!只需阅读,点赞,在看的数量。如有偷机取巧,阅读量与后台统计不符,或被举报者,一律视为购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全网通报,且永远不得参赛!
7,杜绝一稿多投,如一经系统检测发现,将不再允许参赛!
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一等奖3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1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500名:奖金30元。
鼓励奖300名:奖金10元。
投稿处:
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欢迎世界各地爱好文学的朋友踊跃投稿参赛,大奖等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