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儿时中秋夜
文/莫柔
“小雅,你放假回来时什么都不要买,鸡鸭鱼肉和蔬菜水果,你爸爸都已经办妥了。你愿意买东西,买二斤月饼就行;千万不要多买,早就和你说过:我们已经不喜欢吃糖份高的东西了。”我知道母亲心疼我破费,才会在中秋节之前,打电话这样叮嘱我,语气很委婉。
“好吧。”我非常了解父母的性格,只好如此听话地答应着。
“是呀!明天中秋节了。但如今想一想小时候的中秋夜,是多么有趣、美好呀!”下午下班前,我慢慢整理着资料,心中莫名地感叹。
我清楚地记得:十多岁时每年的中秋节,恰好学校放秋假,也恰好是收获玉米之时。
那时,在月明星稀的中秋节晚上,父母总是带领我与哥哥、弟弟,坐在院子里刚运回家的玉米堆边,开心地剥玉米。每个人手里发出“窸悉簌簌”的声音;红枣树下面的草丛里传出昆虫“啾啾”的歌唱声。最令我们快乐的是温柔的母亲一边剥玉米,一边生动地为我们讲狐仙、狐狸炼丹、嫦娥奔月还有母亲小时候的故事,以及很多趣闻。那些充满神奇的故事,与那些超级搞笑且富有哲理的笑话,在母亲绘声绘色的讲述下,都那么引人入胜,我们四位听众听得十分入迷,常常忘记了手中的玉米。我脑海中便随其变幻着各种各样,或者清晰或者朦胧的画面。伴随母亲讲述的一个个趣幻的故事和幽默风趣的笑话,我们的欢笑声抖得红枣树的枝叶影子,在玉米堆上轻轻颤动,好像跟随我们笑弯了腰似的。然而,一向严肃的父亲也不甘示弱,待母亲讲完故事、笑话后,父亲即为我们热情地唱起“社会主义好”;认真地讲他年轻当红卫兵时,毛主席在北京首次接见到北京的红卫兵,父亲步行去北京,一路被餐馆、旅馆免费优待的感动与见到毛主席的兴奋,以及当时那壮观的情景。我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唯恐漏留某一个细节,而且感觉父亲是非常厉害、了不起的。
……
“哈哈,我们的任务完成了,今年又是大丰收啊!回屋去吃月饼过中秋!”待剥完玉米后,父亲望着被似水的月光映照得闪烁着光芒的玉米,起身爽朗地笑着。
“今年的月饼是五仁陷的,最香了。给你们一人吃一个!”母亲改变了往年家中经济紧张时,把月饼分给我们兄妹三人,一人一块的习惯,起身欢畅地说。
我与哥哥弟弟连忙洗手,然后陪同父母坐在餐桌前,品尝着香甜的月饼,共赏着窗外明亮的圆月,觉得是最幸福快乐、温馨的时刻;竟然都忘记了细嫩的手指被玉米划过的疼痛。柔和的月光调皮地从窗玻璃跳跃进餐厅,仿佛与我们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小雅,在想什么呢?慢腾腾的,我们走吧。”我办公桌对面的性格开朗的刘燕敲着桌面,笑着催促我。
“刘燕,我在回想小时时候的中秋夜是最美好的;你讲一讲你小时候中秋节的趣事呗。”我关闭电脑,笑着看着她。
“哈哈,小雅,我们小时候的中秋节还不是一样的吗?我们那时正好放秋假,收了玉米,剥玉米啊……”
“这样想来,那时的中秋夜是最美、最有趣味的。虽然辛苦一点,但是却充满乐趣和欢乐。”我仿佛回到了儿时的中秋夜,欣喜地笑着与刘燕走出办公室。
“是啊!那是再也回不去的中秋节。走,我们去给家人买月饼吧!”
我与刘燕并肩走在大街上,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颜,落日的余晖,轻轻为大地披上了一层浅粉色的薄纱。
2024.9.16
【作者简介】:莫柔,本名冯建华,微信名:诗华。山东省阳信县人。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远洋海运作家协会会员。《滨州头条》编辑部编委主任,曾发表过百余篇短篇小说、散文;长篇小说《往事如梦》曾在《滨州头条》《海洋文艺朗诵社》连载发表;有短篇小说在国家级报社刊登;有短篇小说被国家级媒体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