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名教育学者邓书宇发表了《“因材施教”与“因材自教”辨析》后,迎来了大量坛内外读者的围观,并引发强烈共鸣——
山西省名校长边国玺说:
因材施教与因材自教就是真教育: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联动;由外引导与由内唤醒结合。
西双版纳勐腊名师王朝怀说:
施教和自教相结合,教育出奇迹!“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就是教育的未来和方向,就是教育的奇迹!
全国优秀教师蒋自立说:
他我教育与自我教育和谐统一,便是真正的教育!
同时,邓书宇文章的发表,也引来了不同的声音,其中,潍坊市潍城区教育局原局长韩吉东先生认为:
确切的讲,因材施教包涵了自教,对老夫子因材施教没有全面把握理解啊!
《教育新视界》责编华新引文说:
因材施教,公认的解读是——因: 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邓书宇(作者)回复:
孔妈妈和孟妈妈在谈育儿经验。孔妈妈说,给孩子穿衣喂饭时要依据孩子的年龄体量等具体对待。孟妈妈补充说,在孩子穿衣吃饭等方面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两人的侧重点不一样,没啥。杠精却在一旁说,孔妈妈说的穿衣喂饭也包含了让孩子自己穿衣喂饭。真是无语!
勐腊名师王朝怀补充道:
因材施教决不包涵自教!施,实行,是根据被教育主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是一种外力;自教,是一种学习主体的内在行为,是一种内力。外力怎么会等于内力呢?
上述评论,因是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认为是施教的一个类别,我认为是不恰当的,只能是施教的对象。
如:老子的“无为”思想,是真的无为吗?我认为,这是一种最大的有为!这句话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孩子有自主独立能力,教育者(因材施教者)不干预他的学习,让他自教,此时,不正是体现出施教的特性吗?而不是包含!不干预就是在施教!
至于其他的个性特征教育的因材施教和自教关系就不大了,就不做辨析。
所以,施教绝不包涵自教,主体都不一样,行为方式也不一样。因材施教的对象中,自教者是一种最为理想的学习主体!
亲爱的读友,您的看法呢?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