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刀郎”
作者:王根杰
大新疆广袤无垠、风情万种,行走在这片土地,总会有意外和惊喜在前方等待着你。
今天的目的地是喀什市麦盖提县。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个神秘的地域,因为这里是刀郎人生活的地方。没错,那位耳熟能详的歌手“刀郎”的名字就源于此。
带着对刀郎文化的憧憬,带着对这片神秘地域里的农资市场的向往,我们冒着炎炎烈日上路了。
“传说中有一片净土,住着古老的民族,每个人能歌善舞,他们从不孤独,传说中有一座雪山,白云在山顶漂浮,一个梦反反复复,只想让你默默领悟……”车里流淌着歌手刀郎的歌声,引着我们穿越千年。我仿佛看到了那广袤无垠的沙漠,黄沙漫漫,骆驼铃声悠悠。我仿佛感受到了那绿洲的清新与宁静,泉水潺潺,绿树成荫。我还仿佛置身于那古老的城堡之中,听着风吹过城墙的声音,感受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新疆地域辽阔,东西和南北都相距1500公里左右,一天的行程,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度过。好在有刀郎的旋律陪伴,漫长的旅途不再枯燥。
不知不觉中,车子就到了喀什市麦盖提县金昆仑化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昆仑公司)。
盛情接待我们的是金昆仑公司的卡总和他在上海读大学的英俊阳光的儿子。他们是地地道道的维族人,中午在麦盖提县城最高档的维族老字号餐馆宴请我们一行人。
神秘的刀郎,农资市场同样竞争激烈。席间同他们交谈得知,金昆仑公司肥料销售维持在4万吨左右,这两年三个单品高氮肥年销量突破上万吨。前几年,金昆仑公司高峰期每年肥料销量在八万吨以上,近几年市场重新洗牌,老的格局被打破,曾经占据巨大市场份额的企业失去优势,整个市场重新分配,重新组合,竟争异常惨烈。形势所逼,为了规避内耗,金昆仑公司选择新型肥料差异化经营,不仅有效地规避同质化竟争,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日子过得不错。
维族人能歌善舞,刀郎人更甚。席间,我们自己而然聊到这里的“刀郎人”、“刀郎部落”以及歌手罗林老师“刀郎”艺名由来。
卡总说,罗林之所以取名“刀郎”,是因为他的声音特点和新疆南部麦盖提县“刀朗族”人声音很相似,都是沙哑中带着清亮。而那里的刀郎歌舞更是以质朴、粗犷、热烈、奔放著称,罗林就以“刀郎”的名字来面向广大歌迷。
刀郎人,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民族,有着完全不同的唱跳形式,他们称之为——刀郎木卡姆。各种乐器竞相纵情演奏,各位歌手引吭高歌,他们之间各自演奏,互不跟调。每一套刀郎木卡姆的每一段歌词,并不是绝对固定的。前段歌曲和后段歌曲的唱词内容也没有必然联系。
他们为什么这么唱?生存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忧患意识。数百年前躲避战乱的“刀郎人”祖先和这个纷乱的世界有了跨越时空的连接。刀郎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个族群,一种文化。歌词有着较强的叙事性和画面感,直白、不复杂;嗓音未经修饰,有质感、有张力。
而作为歌手的刀郎,充分汲取了刀郎族群的这种文化传承,听他的声音像是从西域大漠吹过来的风沙,所以又被称为西域风情、西域浪子、西域之音。
刀郎与农资,两个互不搭调的事物,就这样烙在我的脑海里。如果说麦盖提之行给我带来什么启示,我觉得最大的莫过于——无论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我们都要学会歌唱、学会面对、学会勇敢,即便在风雨交加的泥泞里,我们也要纵情舞蹈……
生活如此,做农资何尝不是如此?
结束了刀郎之旅,我们这一轮的新疆农资市场调研行暂告一段落。数千公里的跋涉,心里除了一次又一次激动,还有一个接一个憧憬。我们了解到农资市场供需,同时遇见了不同的风景,感受到了异域的文化,体验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其间每一次的访问,每一次的远行,都是对自我内心的一次洗礼和升华。我们在旅途中找到了自己,也发现了更多未知的自我。
这是一次难忘的调研经历,虽已踏上归途,却留下永恒的回忆。
王根杰是“立体营销”与“差异化经营”著作的作者、农资立体营销理论的创始人和倡导者,从事农资营销领域二十余载春秋。曾在国有化肥、农资企业、供销系统、粮食流通领域供职;在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先后任营销常务副总、总经理等职;在四川化工控股集团九禾股份曾任副总经理、磷复肥总经理; 曾任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部门总监兼任中农舜天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现被业内十几家业企聘请高级顾问和培训讲师,日常写些营销和行情方面的文章在各大媒体上发表。先后被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化工报社 ,农资导报聘请为专家和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