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
作者张 松 青
合诵:河南阅读学会朗诵朗诵艺术团
(歌漫)
题记:公元722年2月12日,巩县笔架山下的窑洞里,一个婴儿响亮的啼哭,唤醒了沉睡的山乡,震惊了星光灿烂的大唐诗坛……
(爱家)
一条大河边,
有座笔架山;
几孔破窑洞,
藏在山下边。
小小笔架山,
诞生古圣贤;
杜甫杜子美,
光辉照千年!
(海棠)
中间弯又弯;
一边
摆着逝去的日月,
放着壮美的诗篇!
(大兵)
两头尖又尖;
一头
挑着大唐的辉煌,
担着百姓的苦难……
(淡淡东)
脚连着地,
抒发着——
“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梦想……
(牛小方)
头顶着天,
高呼着——
“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呐喊!
见证了——
杜甫儿童时期,
“七龄思即壮,
开口咏凤凰”的聪慧!
目睹了——
杜甫少年时代,
“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的贪玩……
虽然很小,
却吸收
天地之灵气浑然天成!
尽管不高,
却蕴含
日月之精华光辉灿烂!
遵循着
笔架山的嘱托——
你
裘马轻车,
漫游齐鲁大地;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抒发着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志愿……
凝视着
笔架山的清秀——
看公孙大娘舞剑
听李龟年唱歌,
观吴道子作画;
兼收并蓄
汲取百家之长,
融汇贯通
点睛艺术之眼……
携带着
笔架山的豪迈——
在河南山东,
两次遇到了诗仙李白。
携手同行,
饮酒问道;
醉眠共被,
互赠诗篇。
很多年之后,
仍然想念,
那位“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酒仙……
怀揣着
笔架山的坚强——
豪气干云西赴长安,
无奈
科考不中
仕途失意,
贫困交加
郁郁寡欢。
困居长安十年,
又遭遇“安史之乱”;
百姓流离失所,
大地一片狼烟!
奋笔疾书,
感慨万千;
用《三吏》《三别》,
鞭挞时政,
揭露黑暗;
为中国
古代现实主义诗歌,
树立起
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身披着
笔架山的厚重——
几经辗转,
来到成都;
在城西浣花溪畔,
建造了杜甫草堂;
度过了
一生相对安静的几年……
在这里
你诗兴大发,
写出了
“不尽长江滚滚来”,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30多首不朽的诗篇……
头顶着
笔架山的灵光——
文思泉涌
妙笔生花,
名言佳句
接连不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为子孙后代,
留下了
极其震撼的饕餮盛宴……
公元770年的冬天,
你脱离了
笔架山的呵护,
病逝在
江南的一条小船……
大唐的天空,
顿时
乌云密布星光暗淡!
你在山间出生,
却在水中离去;
用
五十九年的生命,
奉献了
1500多首千古诗作;
沉郁顿挫的诗风,
反映了
人民的疾苦百姓的苦难;
记录了
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
生前——
你并不显赫;
死后——
你逐渐光鲜……
你诗中的意象,
落日、孤舟,
古塞、危城;
已化作——
中国古诗
最具个性的自然景观……
你诗中的人物,
将军、官吏,
织女、老农;
都成为——
唐代诗词
最为动人的文学典范……
江河送日月,
杜诗贯古今……
杜甫的诗——
兼备众体,尽工尽善。
无迹可寻,浑融流转。
揭露世上疮痍,写尽民间疾苦。
文中有九州惊雷,
笔底起万丈狂澜……
地——
还是那块地;
天——
还是那片天;
河——
还是那条河;
山——
还是那座山!
历经千年风雨,
依旧傲然挺立……
心系天下苍生,
仍然真诚不变……
笔架山,
下联着地;
上通着天。
(女合)是中原大地
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
(男合)是中华民族
艺术宝库里灿烂辉煌的经典……
2022年7月27日于郑州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