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9月16日上午9点,“三湖教育线上论坛”如期举行,论坛由知名教育学者邓书宇主持。论坛一开始,孟国泰先生就抛出了一系列问题,为方便认知,我们称之为“孟之问”吧。
其间,北京大学校友郑耀兴发问:因材施教不就包括因材自教吗?优秀的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希望群里以后不要老是探讨一些非常明显的常识问题。那些煞有介事在讨论的,希望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孟国泰反问:坛友正在进行的讨论,不正是对常识性知识的独立思考吗?“因材施教”里真的包含了“因材自教”吗?
北京大学校友、清华大学雨课堂融智学导师邹晓辉回答:
因材施教与因材自教之间,虽然仅一字之差,但确实存在显著的区别,尤其是在人机互助的新时代,这种区别更加凸显,同时两者并驾齐驱的条件也愈发成熟,并催生了AI赋能HI的广义第三条道路——AI+HI施教。以下是对这三方面的详细分析:
一、因材施教与因材自教的区别
主体不同:
因材施教:以教育者(如教师)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性格等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主导角色,负责设计、实施和调整教学计划。
因材自教: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作为主体,根据自己的兴趣、目标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和节奏,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侧重点不同:
因材施教:侧重于教育者的主动适应和差异化指导,强调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干预和调控,以促进学生最优化发展。
因材自教:侧重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规划学习路径,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实施难度不同:
因材施教:需要教育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能够准确判断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还需要教育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反馈。
因材自教:对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具备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的能力。然而,一旦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因材自教将能够极大地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
二、人机互助新时代下的改善与机遇
因材自教条件的显著改善:
在人机互助的新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智能设备和在线平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这些资源和工具不仅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偏好进行智能推荐和个性化定制。这使得学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和方法,从而实现因材自教。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支持。例如,智能辅导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虚拟实验室和在线模拟工具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索等。
因材施教与因材自教并驾齐驱的条件: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日益更新,因材施教与因材自教已经不再是相互排斥的两种教学模式。相反,它们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者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特征,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点,从而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他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过程,实现因材施教与因材自教的有机结合。
三、AI赋能HI的广义第三条道路——AI+HI施教
定义与特点:
AI+HI施教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智慧(Human Intelligence)相结合,共同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精准分析和个性化定制能力,以及人类教师的情感交流、价值观引导等独特优势,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
实施方式:
在AI+HI施教过程中,教育者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路径建议。同时,他们还可以利用智能教学系统辅助课堂教学和管理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教育者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交流、价值观引导等独特优势,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发展。他们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和反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意义与价值:
AI+HI施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还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个性化发展。它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从而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助于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邹晓辉简介
唯文主义、融智学创立者, 北京大学跨学科知识建模课题组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雨课堂融智学导师。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