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味道
文/周峰
上世纪七十年代
家无余钱,亦无余粮
大米饭那是想都不敢想
大米粥想喝却也喝不上
所谓稀饭
就是白开水上漂点米糠
常常挨饿
是我儿时最难忘的回忆
中秋节、吃月饼
那是少有能一解饥馋的机会
早也盼、晚也盼
我就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月饼五颜六色,五花八门
闻一闻,香飘四溢
我两眼放光,口水直流
月饼巧夺天工,皮酥馅嫩
咬一咬,唇齿留香
我狼吞虎咽,填饱饥肠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
吃得饱、吃得好
天天都像过年
月饼更是管好、管饱
包装越来越豪华
价格越来越昂贵
可却再也没了儿时的味道
饱汉不知饿汉饥
曾填饱我饥肠的月饼味道
令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作者简介:周峰,世界诗歌联合总会秘书长,国际中文传播大使,全国著名诗人阿紫平台和散文悦读平台特约作家,曾在人民日报等央媒刊发2000余篇,曾两次荣立三等功,曾获全国法制征文三等奖、全国军魂杯征文大赛金奖、词曲中国全国原创词曲大赛银奖,发行作词的歌曲11首,二十大征文被全国总工会评为优秀作品,被中国工人出版社发行的《诗颂新时代》收录。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周峰对于月饼的独特情感体验,以及时代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质匮乏,食物不足,月饼成为了那个年代的孩子们一年中难得的美味佳肴。诗中描述了孩子们对月饼的渴望,以及吃到月饼时那种难以言喻的幸福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提高,月饼不再是一种稀缺的食物,反而变得丰富多样,包装精美。然而,随着这些外在的变化,月饼带给人们的那种简单而又纯粹的快乐似乎也逐渐消失了。作者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月饼体验,表达了对童年时期那份纯真喜悦的怀念,以及对当时虽然物质贫乏但却更加珍惜食物的情感记忆。
这段文字不仅讲述了月饼的味道,更传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旧之情,以及对现代生活中某些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