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振宇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一首别具特色,充满激情的陕北民歌,唱响世界。
从此,人们对山丹丹花也有了了解。山丹丹花属百合科植物。开在陕北如此贫瘠的土地,开的鲜艳;开在陕北如此荒凉的山川,开的热烈;开在陕北如此寂寞的山尖,开的忠贞。
三秦大地,别具一格。陕南有汉中安康商洛,在秦岭山脉深处,山青水秀。关中有渭南咸阳宝鸡,八百里秦川,山原沟川,物产丰富。陕北铜川延安榆林,黄土高原,风吹雨打,切割的支离破碎,如同丑媳妇蒸了一锅半生不熟的馍馍,呲牙咧嘴,风吹黄土扬,雨过黄泥汤,路在大山的折皱里神龙见首不见尾,或在原上山梁上龙腾凤飞。
陕北黄土高坡,十年九不收,西接甘肃宁夏北接内蒙东有山西南有关中,典型的三不管。陕甘宁,刘志丹谢子长高岗马文瑞曾在这里闹革命,使红军长征有了落脚点,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建立边区政府。
陕北人说陕北“早上冷,中午晒,下午刮风一大怪”。沟壑纵横,山峁列队,春夏穿纱衣,冬天雪裹身。南方来的毛主席站在山顶看到的奇特景色,“原驰蜡象”,触景生情,生动贴切,写下了《沁园春雪》。
以前陕北人住的是窑洞,就在山峁底下,河道岸边,人家稀稀拉拉,吃水靠人担驴驮,往返十几里路。洗脸洗莱的水留给牲口喝。
就是这样苦叫贫瘠的地方,生长出一种植物“山丹丹”。在山顶顶,坡洼洼,沟底底,盛开着山丹丹花,绿杆细叶,花开六掰,红色艳丽,高高举起,花蕊为黄色,开的如同孩童比划大的姿势,双手伸展,翻到背后,虚实相生,如同红红的灯笼,是大自然教给人们如何画好大写意,没有繁琐,没有欠缺,让人感动不已,激动不已。在黄土高坡为底色,稀薄零碎的绿叶陪衬下,那样的热烈,那样的鲜艳,那样的激情滿怀,那样的酣畅淋漓,那样的忠贞不移。
陕北人,有蒙古人的豪气,有山西人的灵气,有江南人的秀气,有长安人的霸气。自古边关要塞,是人口交流共居之地。榆林城里的北京四合院,江南的水席,出门讲究礼仪,“榆林城里的人,穿的好走的快,肚子装的是酸白菜”。范仲淹在延安写的《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自古就有“米脂婆姨绥德汉”,女子水灵赛貂蝉;男人个个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就是在这样贫瘠之地,人却标致智慧勤奋忠厚仁义,为人大气正气豪气,尽人皆知。
贫瘠之地,地主的剥削压榨更加残酷。山西的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米脂县也有王家大院常家大院,就是例证。压迫越重,反抗愈烈。明未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刘志丹谢子长的陕北闹红。
毛主席党中央率领红军到陕北,陕北人民发自内心的的欢迎,唱出了“山丹丹花开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感恩毛主席,感恩共产党,感恩红军。
毛主席在陕北十三年,受到陕北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忠贞不二的拥护,如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陕北贫瘠之地,一下子增加了几万人,吃饭都是大问题,人民群众勤劳勇敢,节衣缩食,男人种地,女人做鞋,支持红军。 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开荒种地,周副主席任弼时还是纺线线的能手。说来也怪,依然是贫瘠之地,却种啥成啥,土地也把吃奶的劲使上了,谷子糜子穗子一尺长,还成功试种水稻,南瓜一个三十多斤重,让陕北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都睁大了眼,看到了新鲜,人老几辈也没有见过。人心所向,天地都来帮忙,真是不可想象,令人难忘。
毛主席过黄河的时回过头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听,山丹丹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依然回荡在陕北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
陕北男女老少人人都是山丹丹,开的鲜艳夺目,热烈奔放,忠贞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