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说《聊斋·折狱》
——从《折狱》看蒲松龄审查技巧
高庆礼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近500篇,其中涉及到断案近百篇,仅《折狱》就有两篇,聊斋先生大赞而赞了费知县仁爱思想和公正执法,善于调查,抽丝剥蚕,断案如神的务实工作作风。

《折狱》中淄川西崖庄贾某夫妻死亡案。费知县“亲诣验之,见布袱裹银五钱余,尚在腰中,知非为财也者。”“拘两村邻保,审质一过”,“但命约地细察,十日一关白而已。”“逾半年,事渐懈。”贾某弟弟多次上堂吵闹,埋怨县令不及时破案,费知县怒曰:“汝既不能指名,欲我以桎梏加良民耶?”几日过后,贾某弟弟一气之下把哥嫂埋葬,社会上传出县衙不管的风声。有一天,县衙催税把逃税几个人带到大堂审讯,其中有一个叫周成人怕挨打,主动说自己钱已准备好,请县太爷验收。费知县看这个银袱有点蹊跷,便问周成,“‘汝家何里?’答云:‘某村。’又问:‘去西崖几里?’答云:‘五六里。’‘去年被杀贾某,系汝何人?’答云:‘不识其人。’公勃然曰:‘汝杀之,尚云不识耶!’周力辨,不听,严梏之,果伏其罪。”
费知县如何断定杀人犯就是周成,按费知县话说,“事无难办,要在随处留心耳。初验尸时,见银袱刺万字文;周袱亦然,是出一手也。及诘之,又云无旧,词貌诡变,是以确知其真凶也。”事情并不难,只要随时随地对处理事情多留点心,察言观色,找出包袱“卍”疑点,把蛛丝马迹归结在一起,就能攻破真相。

另淄川胡成案,胡成与冯安两家世代不和,一日胡成与冯安巧遇一起喝酒,互相吹捧,谁也瞧不起谁。胡成三巡后乱言,“勿忧贫,百金之产不难致也。”冯安不相信他,说他胡吹海嗙,为让冯安信服,胡又言“实话告诉你,我昨天在路上遇见一个大商人,车上装着很多财物,我把他扔进南山的枯井里了。”拿出妹夫让他代办田产存的钱让他看。冯安借机报私仇,一纸诉状把胡成告到了县衙门,费县令手下把胡成逮捕到县衙对质。胡成说出实情,又对有关人员进行了询问和现场勘探,井底确实有一具无头尸体,胡直喊冤枉。费知县命“尸戒勿出,惟晓示诸村,使尸主投状。”
几日后,一妇自称死者之妻告上大堂言,“我丈夫何甲,带着数百两银子出门做买卖,被胡成杀死。”费县令说“井有死人,恐未必即是汝夫。”这位妇女坚持说就是她丈夫,命人从井中把尸体弄出来,果真是她丈夫。费县令告知“真犯已得,但骸躯未全。汝暂归,待得死者首,即招报令其抵偿。”随后又呼唤胡成说:“明日不将头至,当械折股!”又曰,“想汝当夜扛尸忙迫,不知坠落何处,奈何不细寻之?”为查明实相,费知县又到村里调查了死者及家属情况,对这位妇人说,“少年丧夫,伶仃如此,其何以为生矣?”“杀人之罪已定,但得全尸,此案即结,结案后,速醮可也。汝少妇,勿复出入公门。”这位妇人听了费知县话叩头感谢,走出大堂。县衙下令贴出有偿寻找死者人头告示,次日,本村王五就去报案,说找到了人头,经查验核实清楚,奖王五大洋一千。通告何甲堂叔案件已查清,人命大案一年可以结案,让你侄子媳妇再嫁个人家,上司复查时你来出面就行,何甲堂叔不答应,下了两根动刑签字,只好答应退堂。妇人听说后来大堂感谢费知县,知县安慰她,又令“有买妇者,当堂关白。”接着就有人来投婚状,来者正是找到人头的王五。费县令传唤妇人上堂说,“‘杀人之真犯,汝知之乎?’答曰:‘胡成。’公曰:‘非也。汝与王五乃真犯耳。’二人大骇,力辨冤枉。公曰:‘我久知其情,所以迟迟而发者,恐有万一之屈耳。尸未出井,何以确信为汝夫?盖先知其死矣。且甲死犹衣败絮,数百金何所自来?’又谓王五曰:‘头之所在,汝何知之熟也!所以如此其急者,意在速合耳。’两人惊颜如土,不能强置一词。”

聊斋中两篇《折狱》故事,全写费知县,可见聊斋先生对这位淄川知县的欣赏和宣扬。异史氏曰:“我夫子有仁爱名,即此一事,亦以见仁人之用心苦矣。”两起案件“未妄刑一人。”这与漫不经心者,那些挤压案件、不分青红皂白、桑树煮龟的“尸位素餐”官员形成了明显对比,塑造了费知县有智有谋、体恤民情、谨慎用刑、善于观察的清官断案形象。
在《折狱》中,聊斋先生妙用点睛神笔,巧写断案精句。“随处留心”这是聊斋先生倡导的断案方法,也是技巧,也是断案人员必备本领。“亲诣验之,见布袱裹银五钱余,尚在腰中,知非为财也者。”“即于腰中出银袱,禀公验视,公验已。”巧用对比法进行验证“卍”字事出一人之手,观死者穿戴,确定杀人真凶。“拘两村邻保,审质一过”,外围调查,“闻”犯罪者动机,排除图财害命行为。又私下安排吏员“但命约地细察,十日一关白而已。”命令手下秘密调查,观察动向,形成内紧外松声势,故意迷惑嫌疑人,让其产生错觉、放松警惕,随时观察动态发展,搜集证据,采取欲擒故纵策略。察言观色,从询问中发现蛛丝马迹。“夫何甲,揭数百金作贸易,被胡杀死。”“妇执言甚坚,公乃命出尸于井,视之,果不妄。妇不敢近,却立而号。”可真是做贼心虚,连自己丈夫都害怕,谎言多多。用关心同情借助法,探嫌疑人虚实。“少年丧夫,伶仃如此,其何以为生矣?”“杀人之罪已定,但得全尸,此案即结,结案后,速醮可也。汝少妇,勿复出入公门。”“有买妇者,当堂关白。”费知县以同情怜悯心里与妇人谈话询问,妇人却显示出可怜样子口头感恩,就连让她出嫁也没有一字拒绝,可见最毒妇人之心。经过几次反反复复询问、查证、谈话、证据链形成,王五与妇人私通,合谋杀害她的丈夫案大白。

祸从口出,虚荣心要不得。贾某妇人走亲戚借首饰装扮,因丢失首饰被捡到首饰周成趁机而入,造成家破人亡。胡成因喝酒逞能满足自己虚荣心,连杀人话都敢说,如没有费知县神断,小命早就呜呼了。冯安为报私仇,诬告上诉,罪判三年,活该。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与经验。”调查的任务就在于查明事实真相,为案件定性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和意见。《折狱》篇聊斋先生赞扬费知县断案就是存仁爱之心、对事“随处留心”之本领。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大刑伺候、棍棒相逼之下招供冤死,而费知县两起案件却“未妄刑一人”,若没有仁爱之心、没有智慧能力是很难做到的。只有用心良苦的人才能做到这样,所以聊斋先生激励呼吁“‘随在留心’之言,可以教天下之宰民社者矣”。
“随处留心观察”是绝大本领,这是当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先生读了《聊斋》故事后,向全国司法人员提出的办案作风。“事无难办,要在随处留心耳。”只有随处留心,善于观察善于调查,难事就会迎刃而解,切忌“漫不经心”草菅人命,审查调查必须重真相、重证据、慎之又慎,观察、观察、再观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善于从复杂的表象后面发现案件蛛丝马迹,要养成在“镜头下”办案的习惯,力争把每一起案件办成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铁案。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