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与忧(闪小说)外一则
作者:吴岳华
老夫今年八十九,送走了多少春与秋,铭记了多少喜与忧。
1964年,我走进《岳阳楼记》,我与范仲淹同行,乐与忧同行。我被《岳阳楼记》所倾倒所陶醉所浇铸,于是起了个笔名叫岳阳。
《岳阳楼记》教我怎样为文,范老师指导我为文。《岳阳楼记》达到景物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的“三境之美”。此文称得上是“千古第一美文”。我为文始终把握三点:为责任而写,为兴趣而写,为美好而写。每天清晨四点多钟起床,伏案疾书,写随笔写歌词写小说,长、中、短、闪,都尝试,已有二百万字。有人嘲讽我想当鲁迅,我自嘲是鲁迅的学生、范仲淹的门生。我活一天,就要写一天,为国为民鼓与呼。
《岳阳楼记》教我怎样做人,范老师指导我做人。《岳阳楼记》达到独立、牺牲、理性的人格之美。我最崇敬范老师卓然独立的精神,无怒气,有志气。以实事求是为座右铭,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鞭策自己。老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我曾当着大官、高官的面坚持己见,为别人讲话,为老干部谋利。唐山大地震的第二天,我就参加抗震救灾。机关搞运动,不为升官,保护同志,不出卖同志。
《岳阳楼记》教我怎样做官,范老师指导我做官。范老师忧民、忧国、忧政的为官之道,是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市委组织部干了两年,当了13年老干部局局长,只有为老干部谋幸福的权力和义务。坚持不贪权不贪钱不贪色,不让别人说闲话,指着脊梁骂。为了一个好名声,为了一个好口碑,我对得起“岳阳”这个笔名。
百年之后,我的骨灰洒在范公堤、望海楼、岳阳楼和我当兵20年的京城的山水之中。
戒 目 食
老夫今年八十九,一生爱读书,爱读杂书。
二十年前,读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其中讲到戒目食。袁牧赴宴,主人家准备了一桌饭菜,菜品数以十计,水陆俱陈。所食者很少,多数菜肴未被动过。未曾“口食”,仅供“目食”,无非于出于排场的考量,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面对红白喜事、宴请亲朋好友,动不动就几十桌,一桌几千元,“口食少”,“目食多”,都用来喂猪。为此,我写小说写寓言写相声写歌词,为戒目食鼓与呼。赞成的有,指责的也有,我终不悔,除写文章之外,更多的是身体力行,具体指导。
我的孙子孙女结婚,不走高档,走中档,人数控制在二百人之内,菜控制在1500元,尽量减少浪费。
平常请客,以土菜为主,以能吃掉为准,决不上山珍海味,用好酒好烟,常常不拿烟,让客人自掏腰包,自己抽自己的烟。
我到京城和上海看望老首长老战友,他们用山珍海味和好酒招待我,对极热情的“目食”,我不敢苟同,既感激又劝说,简单一点。
烟花三月,我接待老首长,老战友,看千垛菜花和水上森林,早上喝早茶,中晚用土菜和时令菜,一桌子也就千元,倒也吃得高兴,光盘见了行动。
一年之中,亲朋好友,总要宴请十多次。尽管我提醒,还是“目食”多,“口食”少。他们以种种借口,不肯打包。我就主动打包,浪费可惜,节约有理,省下了买菜钱,同时能美食几天,我不担心有什么负作用,人不能太娇气,要相信自己的消化力和免疫力。
精彩人生,在于“口食”中的营养,而不在于“目食”中奢糜。“戒目食”说的是饮食之道,也是人生之理,我常常这么想,要求自己这么做。

作者简介:吴岳华,《世界文学》签约作家,出版两部长篇小说:《东西》《双刃剑》。
出版寓言、随笔集三本:《儿童寓言宝典》《做人了吗》《家家都可以抱出个金娃娃》。
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寓言、诗歌、歌词、随笔、散文近千篇(首)。
在天津、南京、浙江、宁夏、南通市等征歌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或入围奖。
发表小小说二百多篇(首),在全国征歌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在中融保安杯全国微型小说征文中获得二等奖。
在冀东小小说环宇杯征文中获三等奖。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