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倾城“仙气”临
张智辉

月亮是诗意的载体,在济南格外受宠。渐被唤醒的月牙泉,“偶遇时光逢角度,月牙洒落月牙泉。”在美丽的石崮寨景区,有一处以“月”命名的湖——月牙湾,状如新月,月光下如宝石镶嵌在翠绿之中。“天公掷下半玉环”, 在大明湖公园里,除了能抬头看到高悬在空中的皎皎圆月,低头也能看到“月亮”。 半圆的桥洞和水中的倒影相接,宛如一个圆月。天上月遥对水中月,灯光与湖光交相辉映,可谓“一湖金水欲溶秋”。 时尚的年轻人七星台、玉符河、川道扎堆露营,融入自然,披星“待”月,别有情趣。

月亮更是诗人的挚爱,“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诗仙”李白为女儿起名“月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把酒问月》:“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静夜思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月为友,对酒当歌,穿越千年,白玉盘成了月亮的代名词,“地上霜”千年不化,触动多少游子对故乡的思念。特别欣赏余秋雨先生在《李白:不朽的绝顶诗人》中所言:既然有过盛唐,中国与诗不离;既然有过李白,九州神采奕奕。
“汝与山东李白好”,被杜甫称为“山东人”的李白天宝年间来到济南,在华山紫极宫接受道箓。“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俊秀,绿翠如芙蓉。”他在济南期间,曾泛舟鹊山湖,作《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济南山水有幸留“仙踪”。

有苏仙、坡仙之称的苏东坡,同样是月亮的知音,济南的知己。“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感叹兄弟欢聚时光短暂。“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中秋思亲,孤独而凄凉;曼妙的是《夜游承天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寂寞中寻好友张怀民,“怀民未寝,二人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似藻荇交横,清幽之境,令人神往”。满月洒地,竟如“积水空明”。名不见经传的张怀民和那位“诈”称千亩桃花、万家酒店的王伦一样因仙诗留名。
苏仙两次来济南,“忆过济南春未动,三子初迎残雪里”。“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此为首次,三个侄子在残雪中恭候伯父的到来,赏趵突泉,策马畅游章丘龙山;第二次已是十年后,在从登州赶往汴京途中路过济南,在长清访真相院,后写《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并叙)》,二次赴章丘访友。“济南何在暮云多”在寄子由的词中,写满暮云春树的牵挂。

东坡仙名多因《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被疑羽化成仙。另一位济南名士,其仙名大有来头,堪称“御赐”。至元二十四年(1287 年)春,34 岁的赵孟頫到大都入见元世祖忽必烈。赵孟頫本人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忽必烈见之十分惊喜,赞叹道:“如神仙中人!” 杨载《赵公行状》记载:“公神采秀异,珠明玉润,照耀殿庭,世祖皇帝一见称之,以为神仙中人。”《元史・赵孟頫》传中曾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在与侍臣讨论文学之士时,将赵孟頫与李白、苏子瞻相提并论。
这位“神仙中人”能诗善文,博学多才。“安知中秋至,但见明月出。”“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宝月乍窥仙影出,虚无如对广寒城。”玩月、赏月别有情调。“思乡画”《鹊华秋色图》是乾隆的心肝宝贝。他39岁时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履行军政“一把手”职责。在任两年多,简政轻刑,重文兴教,夜晚微服私访,谁家深夜有读书声,第二天差人送酒肉奖赏,此间写下“云雾润蒸华不注”“济南胜概天下少”等传世名篇。

巧合的是,中国文坛上屈指可数的三大仙人,或宦居或旅居均与济南结下不解之缘。苏仙在王舍人留下的墨宝“读书堂”成为后世莘莘学子的励志箴言;诗仙登临的华不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成为历史文化名山;就在这座“仙气”缭绕的华山上,赵孟頫与周密“塑”立山下,情景再现。两年前“松雪归来——赵孟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在济南首展。
令人自豪的是,这些大仙存在感连天接地,李白、赵孟頫将名字写到了水星环形山上,十五个中国人这是“其二”。
“一江春水何年尽,万古清光此夜圆。”
清辉满地,月华如练。霜不化,人未眠。思念的季节,温馨的夜晚,总有一种情愫在心中蔓延。
何处寄相思?寻寻觅觅那适宜而醉人的诗篇,一遍一遍“读你”,“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一位送不走的仙客飘然而至,衣袂飘飘,他在超然台上举杯邀月,大声吟诵那首水调歌头“天下第一中秋词”。
想你时在天边,想你时在眼前,或许这位人见人爱的大仙,羡美食、念朝云、怀子由而从未走远。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