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光文
中秋,那古老而诗意的节日,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展开。从古至今,中秋的月儿圆,承载着无数的情感与思绪,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与智慧。
明月,无疑是中秋永恒的主角。它高悬天际,洒下银辉,仿若一位慈祥的长者,静静地俯瞰着大地。那圆润的轮廓,无不让人联想到圆满与和谐。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它倾心,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这句诗,道出了中秋之夜,无论身处何地,人们心中对团圆的渴望与期盼。那一轮明月,仿佛是连接亲情、友情、爱情的纽带,让人们在这特殊的时刻,感受到彼此的温暖与牵挂。
就拿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王大爷一家,平日里孩子们都各自忙碌在工作与生活的城市中,难得相聚。可每到中秋佳节,无论路途多遥远,孩子们都会想尽办法赶回家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明月,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那一轮明月,见证了他们浓浓的亲情,让王大爷一家在这团圆的时刻,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幸福与满足。正如中秋的月儿圆所寓意的那般,一家人在这一刻,真正实现了圆满。
还有李女士,她常年在外地工作,与父母聚少离多。每到中秋,她总会格外思念家乡的父母。尽管不能立刻回到父母身边,但她总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父母也会在中秋这天,早早地准备好她最爱吃的月饼,守在窗前,望着那轮明月,仿佛女儿就在身边。中秋的月儿圆,让李女士和父母虽相隔千里,却依然能感受到彼此的牵挂与爱意,这份思念在圆圆的明月下变得更加深厚而绵长。
中秋的月儿圆,也寓意着人生的圆满。人生之路,如同那阴晴圆缺的月亮,有起有伏,有得有失。但我们要学会像月亮一样,在经历挫折与磨难后,依然保持着那份坚定与从容。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以豁达的胸怀,接纳了人生的不完美,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能真正体会到圆满的珍贵。
比如张老师,在教学的道路上辛勤耕耘多年,也曾遇到过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每一个中秋佳节,当他看到自己的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成长进步,心中便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他的教学之路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中秋的月儿圆,让他明白,只要坚守初心,不断努力,就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圆满。
中秋的月儿圆,还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秋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喜悦,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在当今时代,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中秋的月儿圆,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更加牢固地扎在我们心中。
还记得小时候,每到中秋,一家人总会早早地吃完晚饭,搬着小板凳坐在院子里,仰望着那轮明月。爷爷会给我们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古老的传说,让我们在故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那时候的我们,虽然还不太懂其中的深意,但那温馨的场景和爷爷的讲述,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长大后,我们依然会延续这些传统习俗,带着孩子一起赏月、吃月饼,让他们也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的月儿圆,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代代传承。
中秋月儿圆,圆了多少人的梦想,圆了多少人的思念。在这团圆的时刻,让我们放下忙碌与疲惫,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让那一轮明月,见证我们的幸福与欢笑,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让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中秋的月光下,继续努力奋斗,写下自己的精彩篇章。
中秋月儿圆,圆了千古的情韵,圆了永恒的梦想。它是岁月的沉淀,是文化的传承,是心灵的寄托。让我们在这美好的节日里,心怀感恩,珍惜当下,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让中秋的月儿圆,永远闪耀在我们生活的天空,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圆满、精彩!
朱光文,四川大竹人,中学高级教师。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诚实谦虚,热爱文学、音乐。近年来,自娱自乐写了多首诗歌、多篇散文,三篇小说,累积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写作欲望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