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西岳庙之神秘》
作者:艳阳
在一个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仿佛穿越时空,再次饱览了历史沧桑的华山西岳庙,犹如置身于北京故宫般震撼。
前几天,陪亲友们去西岳庙游览,恰逢导游为游客讲解!我们一路跟随,导游那熟练而滔滔不绝的讲解让我认真洗耳恭听,仔细观看,不敢有丝毫马虎,生怕错过每一个环节。随手用笔记下了点滴细节,多亏包里装有笔和本儿!后又翻阅了一些资料,深刻挖掘西岳庙的神秘。
院内每一个宝藏都让我感到震惊,就连一棵棵奇形怪状、粗壮高耸的古树,都让我感到一种神灵般的敬畏。那些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古木,见证了乾隆皇帝对西岳庙的建筑,以及后来重新修缮的全过程。它们犹如婀娜少女般的身姿,站立成弯腰屈膝,形态各异,却依然顽强地生长,与三座宝藏石碑面向华山遥遥相望,形成了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的景象,修成了几千年的神位,福泽与天下。
西岳庙是历代帝王亲临祭祀的神圣殿堂。从汉武帝、唐玄宗,直至清朝光绪皇帝,先后有15位皇帝来此祭祀华山之神,名副其实的“皇家别院”。
再次游览西岳庙,是一次内心深处的朝圣,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切感悟。西岳华山庙碑,是最早的石碑,立于公元165年四月二十九日,碑上记述了西汉皇帝祭祀修庙、祈天求雨等内容,是汉碑佳品。乾隆皇帝御书“岳莲灵澍”四个大字,表面涂金,闪烁光芒,恢弘庄严,尽显尊贵。

碑额上方,五龙盘绕,雕刻细腻,底部的祥云呈现如意形状。正中间的一条龙双爪紧握一块小匾,上方有“御笔”两字,碑身下方镌刻着乾隆皇帝的御印,篆书六个红色的阴刻大字。其他三座古石牌坊上,还有王维、李白、杜甫、陈抟等众多唐宋名人题诗。庙院内每一根柱子、每一块石头、每一通碑刻,都在诉说着西岳庙的历史沧桑,具有珍贵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盛传唐玄宗李隆基在西岳庙立“天下第一碑”的故事,传说唐玄宗东行祭岳,刚进入华阴地界,看见有一队人马前来相迎。玄宗问其左右是否看见,众人皆摇头。玄宗明白是西岳神显灵欢迎自己,于是决定扩建庙宇,加封西岳神为“金天王”,从此华山神首次在人间拥有了“官位”,并竖碑以颂。
在五岳庙中,西岳庙规模最大,享有“五岳第一庙”的盛誉。走进西岳庙,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让人感受到古代帝王的威严与历史文化的沉淀。
西岳庙占地面积186余亩,拥有长约1500米的砖砌城垣,分为外城和内城,呈现了一种门中门的建筑模式,在我国道观建筑中极为罕见。乾隆皇帝赐“岳莲灵澍”时下令从内务府拨银12万两,“敕修西岳庙”。

大修之后,殿寝、楼阁、堂廊等建筑基本形成明清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古建筑群,达到了建庙以来的顶峰。后人感叹,作为一代帝王,本可以用国库银子修缮庙宇,且理由充分,乾隆皇帝却动用了自己的私房钱,由内务府拨款,确实令人感动。1988年,西岳庙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百年来,沧海桑田,2100多岁的西岳庙,从历史的风雨中迈向新时代的辉煌,它的厚重、宏伟、光彩与文明,正在绽放着时代的脉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