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自育,最好的教学是自学,最好的管理是自理,最好的评价是自评。’’孟国泰先生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中提出“因材自教(自育)”的理念,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能力,强调“自教(自育)”对于“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让不同的人共建一个大同世界”的重要性。以下是结合“因材施教”和“因材自教(自育)”进行辨析:
因材施教,主要是教育者根据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者通过观察学生的特点、兴趣和能力,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是以教育者为主体的引导式教育模式,注重挖掘和适配学生的现有特质与潜能。比如,对于逻辑思维强的学生,可以多提供一些数学难题和逻辑推理训练;对于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参与艺术创作和创新项目。“因材施教”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搭建了通往知识殿堂的个性化桥梁。正如孟国泰先生所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发现,是点燃,是激励,是鼓舞。”“因材施教”正是通过教育者的精心引导,去唤醒每个学生独特的潜能。
因材自教(自育),则侧重于个体的自我教育。个体根据自身的才能和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自我提升。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主动探索和发展自我的过程。例如,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可能会主动阅读大量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甚至参加历史文化活动,通过自我驱动来深入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孟国泰先生曾言:“何必阿弥陀佛,只要雍容大度,自己就是活佛。何必三叩九拜,只要慈悲在怀,自己就是如来。何必隔断红尘,只要生活灵便,自己就是神仙。”因材自教(自育),正是个体践行自我教育的生动体现。
因材自教(自育),突出了个体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动作用。在“自教(自育)理念”下,学生被视为教育的中心,强调学生的自尊、自爱、自由、自觉、自信、自律、自理、自强、自立等品质的培养。孟国泰先生有句名言:“自育者,方能掌控命运之舵;自强者,才可扬起人生之帆。”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安排自己的命运、学习和生活:自己命运自安排,自己快乐做自己;自己学习自己抓,自己就是好老师;自己事情自己做,自己开辟新天地。正如孟国泰先生的格言:“自育者天助之,自强者人敬之。”
“因材自教(自育)”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不仅关注学习方面,还包括个体的追梦力、意志力、创新力、合作力、生活力、和谐力等多个维度的自我培养和提升。
因材施教,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外部的引导和支持;因材自教(自育),则激发了个体内在的动力和潜能。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为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为“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提供了多元的路径和策略。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充分结合这两种理念,为个体的教育和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一方面,教育者要善于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另一方面,个体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才能进行自我教育,在自教(自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邓书宇简介
邓书宇,生于1971年,安徽亳州人,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浙江师范大学继教学院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研究院原研究员,知名教育学者。现任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义门中心校教师。教育及生活信条:热爱教育,交友广泛,勤于思索,追求真理。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