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春-甲辰中秋中铁运营里程破16万公里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新华网、央视网9月14日最新消息,甲辰龙年中秋佳节前夕,随着9月14日上午11点30分,G8491次列车从广东梅州西站缓缓驶出,福建龙岩至龙川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正式开通运营。自此,中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6万公里,我国铁路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绘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建设160万公里公路、约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三峡大坝……如今,随着“龙龙高铁”的建成通车,这一梦想已然变成现实。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介绍,随着甲辰中秋佳节前,“龙龙高铁”梅龙段开通,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6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达4.6万公里,位居世界首位,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
众所周知,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据国铁集团统计,2012年以来,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5万亿元,累计建成投产铁路6.6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铁路和高铁运营里程增速远高于世界上主要国家铁路。
目前,中国铁路已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已覆盖全国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路网密度和人均铁路拥有量大幅提升。中国高铁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位,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的总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国家。
目前中国铁路客运能力与服务品质大幅提升。其中,中国铁路旅客列车单日开行最大能力超1.2万列,其中高铁动车组达1万列以上,分别较2012年增长184%、426%,仅2024年5月1日,单日发送旅客2069.3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同时,中铁集团公司巳建成了全球访问量和交易规模最大的12306新一代票务系统,推出了移动支付、自助进出站、互联网订餐、静音车厢、在线选座(铺)、适老化服务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举措。仅2023年全年,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周转量分别完成38.5亿人次、14729亿人公里,较2012年分别增长103.6%、50.1%,两项指标均稳居世界首位,占全社会比重达41.4%、51.5%,较2012年分别提高36.4、22.1个百分点。
同时,中国铁路现代物流体系网建设加快推进。国铁集团表示,近年来已建成浩吉铁路、瓦日铁路等一批货运干线铁路,构建了先进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重载运输,大秦铁路常态化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年运量最高达4.57亿吨,保持单条铁路最大年运量的世界纪录,累计运量超85亿吨;积极推动公转铁运输,深化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优化货运产品供给,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全程物流服务。及至2023年全年,我国铁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完成50.1亿吨、36438亿吨公里,两项指标均稳居世界首位,其中货运量超过世界排名第二位、第三位的美国、俄罗斯货运量总和。
最关键的是,中国铁路科技经历多年自立自强努力, 高铁技术巳遥遥领先国际水平。据国铁集团介绍,我国高铁技术已树起国际标杆,并加快推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化。京张、京雄智能高铁在世界上率先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京沪、京广高铁等主要高铁通道实现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形成了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目前,中国铁路累计主持UIC、ISO和IEC国际标准制定修订项目300余项,UIC高铁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均由中国铁路主持制定,中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为世界铁路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近年来,国铁集团打造了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匈塞铁路塞尔维亚贝诺段等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和互联互通项目,促进了经贸往来,惠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2016年中欧班列统一品牌以来,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由当年1702列增长至2023年的超1.7万列,增长近10倍,年运输货值由80亿美元增长至567亿美元。积极参与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201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以来,集装箱货物年发送量保持了高速增长,2023年完成86万标箱,同比增长13.8%。
笔者志清认为,站在2024年中国“龙年中秋”时点,中国铁路国内营运里程突破16万公里!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铁的路网规模、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客货运输、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安全业绩等主要指标稳居世界前列,铁路发展迈上新台阶。可喜可贺!特赋《万里春》为评为贺。
千山万水。
大漠城乡逶迤。
横东西、竖北纵南,
铁通联串醉。
疾速轻如骑。
布蛛网、隧桥峰递。
倚窗看、华夏春风,
动车添欢意。
一一2024年9月15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