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备的彭雪峰
作者 姚增战
今年初秋季节,我们在安徽宿县县城,参观了彭雪峰革命事迹纪念馆,通过大量的文字、照片和实物详细记述着彭雪峰将军一生的英雄事迹,所见所闻给人印象至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彭雪峰是河南镇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五卅"运动,参加北平南苑暴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后,历任大队政委、师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纵队司令员等重要职务。在二十多年的革命战争中,他指挥过上百次战斗,先后攻入长沙城,喋血八角亭,歼敌娄山关,直下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我军著名的青年将军。1936年,他奉毛主席之命,秘密赴晋绥地区开展争取阎锡山、傅作义的统战工作,为华北地区抗战做出了卓越贡献。1938年,他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队挺进河南东部窦楼伏击日寇骑兵首战告捷,亲手点燃了豫东地区的抗战烽火,并挥戈豫皖苏三省边界。"皖南事变"后,彭雪枫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在三年多时间里,他多次指挥反"扫荡"战斗取得胜利,收复了大片土地,为建立和巩固皖东北和淮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不朽功勋。1944年9月,他在指挥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不幸被敌人流弹击中,英勇牺牲,年仅37岁,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英雄!
彭雪峰是一位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青年将军,在多年对敌作战的日子里,他撰写了大量的军事论文在报刊上发表,引起了全军的高度重视,有力地指导当年的军事斗争。尤其是他创办的《拂晓报》、拂晓剧团,在对敌斗争的艰苦岁月里起到了鼓舞士气、瓦解敌军的重要作用。
彭雪枫将军担任军队高级职务后,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良好家风。从他结婚到牺牲的三年时间里,给妻子写过八十多封家书,希望妻子成为自己“有信心、有眼光、有志气的终身良伴,而不是无所事事的小姐或者太太”。要求她今后在生活上更艰苦些,要求更少一些。彭雪峰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彭雪枫结婚时,部下看到婚床上被子破烂,要给他们换床新被子,彭雪枫坚持不肯换新。他与妻子拿起针线,把那床破被子缝补起来。他告诉妻子,部队很困难,我们不能搞特殊。还有一次,他妻子把钢笔丢了,一位部队首长把公家库存的一支金星笔送给她。彭雪枫认为妻子不能享有这种特殊待遇,坚持用自己稿费支付了那支钢笔的费用。有一年,新四军第四师在江苏省睢宁县袁坪子打了一个大胜仗,缴获了敌人许多战利品,除枪支弹药以外,还缴获许多食品、衣物和钱财,在分配这些战利品时,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营团以上干部,而是第四师的战斗英雄、营团以下干部战士和剧团报社的工作人员。供给处的同志从战利品中给他送来一件狐皮大衣防寒,被他婉言谢绝,并说首长是带领大家打仗的,而不是来享受的。他告诉部下,宋朝的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封建官吏尚且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更应当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而不能颠倒过来。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
彭雪峰将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彭雪峰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他是"功垂祖国"、"中华民族英雄"、"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为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党和政府在宿州市修建了彭雪峰革命事迹纪念馆,以彭雪枫将军革命活动为主线,以新四军第四师战斗历程为重点,将彭雪枫将军辉煌的一生,通过大量历史文献、图片和实物等资料,运用声光电技术展示出来,用以继承革命传统,激励后来人。
彭雪枫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斗的一生。他的动人心魄的英雄事迹、无私无畏的高尚情操、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 艰苦朴素的崇高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踔厉奋发、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
(作者系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