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秋 梦
——步韵潘云冰教授《临江仙•秋思》
■彭宇文
海角天涯云卷水,半空鸥鹭翩跹。摩羯过后又晴川。中秋节里,共度月圆天。
人在岭南千里远,衡山雁影漪澜。芭蕉应解瘦荷残。芦花飞梦,兜转洞庭间。
【注】摩羯:星座名,黄道十二星座之一。此处指今年第11号超强台风。
附原玉:
临江仙•秋 思酷暑消威风渐冷,红叶得意翩跹,神清气定赏山川。南湖绿漾,水阔接云天。
雁叫声声惊旷宇,心泉顿起微澜,魂牵梦绕夕阳残。故人何去?天上亦凡间。
(2024年9月12日)
临江仙·秋 韵
■张玉兰
风起林间飘落叶,远山秋色连绵。一行雁字又南迁。芦花轻舞,梦入白云边。
夜望他乡千里外,桂香应已盈园。心随月影转流年。露华辉洒,清冷照无眠。
附录读者点评
江海永:
老师的《临江仙·秋思》营造出动人的意境。秋景如画,红叶翩跹,南湖绿漾,水阔云天,尽显秋之美。
用词精准,如“惊旷宇”“起微澜”生动传神。
结构严谨,上阕绘秋景,下阕抒情思。老师对自然满是热爱,雁声勾起对故去爱人的思念,夕阳残照引发人生感慨。
情与景完美交融,动人心弦,让人沉浸在这秋的情思中,久久难以释怀。
特别是自造句“心泉”很有新颖性。
彭宇文:
潘老师这首临江仙,画面简洁,对比强烈。吟秋几分悲秋,触景而生幽情。怀远思故人,令人读之动容。
上片以简洁对比手法,为我们描绘了湘北秋天的画面。天气由热转凉,虽有飞花落叶,更有红叶张扬。红叶,绿水;南湖,云天…多么富有动感与对比的画面,以及气定神清的秋之意境。
下片由雁声而夕阳引出双重意象。雁飞去,雁归来,雁传书…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寄予其丰富的意象,绵长的联想与深刻的情思。作者也不例外,一句夕阳残,感觉人近暮年,又孤雁失伴,不免几分伤感。进而想起远去的枕上离人,一时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彼情彼景,亦真亦幻,难以自已。故人何去?远在天边,又在身边?在梦里,在心里,在口里,在作者的诗情里…天地人间啊,浑然一体,天上亦凡间!
作者又是画家。寥寥几笔素描,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一阕深情的词,一首怀远的歌。
彭小当:
潘老师这阙《临江仙•秋思》,写景简约但极具时令特征,写情则非常悱恻深沉,溶入了自己对“故人”(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特指仙逝的周老师)的无限思怀,同时也想象“天上”的故人此时此刻应该也在叨念远在人间的亲人,所以“天上亦凡间”五字看似波澜不惊,但凡了解潘老师与周老师伉俪情深而今孑然一身之凄凉处境者,读到这里应该心为之动,泪为之下。
金姣娥:
已将潘老师大作发朋友圈。
并借用了彭宇文和彭小当先生的精彩评论。
凌 云:
读潘老师《临江仙.秋思》,刚读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有滕王阁序的意境。
神定气闲赏山川,有不坠青云之志的气魄,水阔接云天,可与秋水共长天一色媲美。魂牵梦绕夕阳残,有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的思绪,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故人何去?直击我的心灵,让我悲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潘老师东隅已逝,桑榆未晚,耄耋之年,创作不断,收获满满。生活与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决定你人生的从来不是环境,而是面对环境的态度。向潘老师致敬!
李伯英:
秋思•学潘老师韵
酷暑消威风渐冷,红叶得意翩跹舞。
神清气定赏山川,南湖绿漾水接天。
雁叫声声惊旷宇,心泉顿漾微澜起。
魂牵梦绕夕阳残,东隅渺茫天际间。
泰格三星:
潘老师的这首《临江仙·秋思》意境优美,情感细腻。上阕通过描绘秋风渐冷、红叶翩跹、山川秀丽、南湖绿漾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开阔的氛围。下阕雁声惊宇,勾起心中微澜,对夕阳残照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故人何去?天上亦凡间”一句,充满了惆怅与思索。整首词情景交融,秋意与情思相互映衬,展现了作者在秋日里的感慨与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