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仰与爱是一道光
李 彦
如果说爱党爱国爱政协,是政协委员的信仰。那么,把政协委员的自身价值,融汇为社会价值,必将成为一道光。
一、一次调研建起一个爱心群
2016年2月,春节刚过去的第一个工作日,一群农民带着一面锦旗来到吉林省政协,他们是来感谢政协委员们,对他们这些贫困残疾家庭的真情救助的。
政协委员的爱心捐款,让他们把患孤独症的残疾孩子送出去托养,解决了专职照护残疾孩子的拖累,他们可以脱身去种地,去打工,去奔赴逐渐脱贫的希望。
这面锦旗源于2015年12月,我和姜光子在任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期间,带领几位委员,到伊通县满族自治县"情暖至亲残疾人托养中心"去调研。我们看到,在这里托养的大多数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自闭症孩子。尽管每人每月的托养费仅1500元,但还有一部分家庭交不起。
这个机构的创办人于明辉不忍心将这些残疾孩子退回去锁养在家,只能负债累累,艰难的维持经营。可是,有些残疾孩子家长也不忍心让托养机构四处借贷,偷偷的把孩子接回家里圈养。这种双向奔赴体贴,感动着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也感动着在冰天雪地里调研走访的政协委员。
当我深入到一名叫李某儒的孤独症孩子家调研时,看到是家徒四壁,冰冷如霜,东侧残破的土坑上,躺着的是瘫痪在床的奶奶。西侧的破屋里,躺着出了车祸而撞傻了的父亲。年关将至,这一家人除了唉声叹气与泪水,什么年货都没有…… 象这样贫、病、残交加需要救助的特困残疾孩子还有二十余名。
为了让这些贫困家庭的残疾孩子能够继续康复下去,我第一次在第十一届委员群里组织了爱心募捐,并把募捐到的12.97万元落实到特困残疾孩子的人头,于2016年2月6日春节前汇到了托养机构的帐户里。同时他们以此次调研为基础,撰写并提交了《关于为孤独症等重度残疾人建立集托养,医疗,培教,就业为一体的康养中心的建议》。此后,一个以关注这个托养中心贫困家庭自闭症孩子的爱心群成立了。
二、坚持了九年的爱心接力
自2015年12月研调开始,第十一届委员:有我、姜光子、金顺爱、王洪岩、王俪潼、黄江、叶信存、王平、丛艳辉、蔡鸿亮、姜晓波,孟祥光、王瑛等人,以及时任省政协委员工作处的副处长于吉红等人,成立了个关注情暖至亲贫困家庭残疾儿童的爱心群。
在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的影响下,第十二届,第十三届部分委员也加入到这个爱心群里来。
每年的4月2日(关注自闭症日),"六一儿童节",以及国庆节,春节等重要节日,这个爱心群都带着节日的礼物和爱心捐款去伊通满族自治县,去看望在这里托养的贫困家庭的残疾孩子们。
每年的9月份,在供暖季到来之前,这些爱心群的委员们,都主动为孩子们捐赠供暖费。九年的坚持,己养成了习惯,约定俗成。此外,这些委员还都加入了为这群孩子们成立的微捐群。
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是向这个微捐群里捐款3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捐出的是爱心,成全的是孩子们的日常的一样水果,或是一日三餐中的一片肉。
如今,这个己经坚持了九年的爱心群,一直在温暖着这群贫困家庭的孩子们。从2015年自现在,三届委员从自己的退休金和工资里己为孩子们捐款近百万元。
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情暖至亲”己从过去的1000米经营场所,发展到2000平方米。从过去只能托养50多名孩子,到现在己托养两百多名残疾孩子。托养中心约创办人于明辉,是伊通县的政协委员,也是我们省最基层的政协委员。由于他满怀慈怀大爱,以及敢于担当,敢于承担社会责任,2023年被吉林省民政厅,吉林省人社厅评选为“吉林省慈善楷模"。
三、永不换届的爱心传承
政协委员不换届吗?换了。从第十一届到第十三,九年间己经历了三次换届。政协委员不退休吗?退了,如今的爱心群里,年龄最大的老委员己72岁,而最年轻的现任第十三届政协委员董丽丽仅有30岁。
团结和民主是政协的两大主题。而爱和善良,却是三届政协委员不变的底色。九年来,这个爱心群的影响在不断的扩大,新的政协委员在不断的增加,他们不但温暖着伊通县那群贫困的农民家庭,还见证着残疾孩子们的成长,见证着残,病交加的贫困家庭逐渐走出困境,走向希望之路。

作者:李彦
作者简介:李彦(笔名梅竹)、1953年12月生,曾任中国检察报吉林记者站站长,省工商局副局长,吉林省国资委监事会主席,省政第十一届委员。退休后一直在从事救助残疾儿童的公益事业。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