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画鄠邑 文艺石井”征文选登之二十五
石井明星·栗峪口村
作者:高兴茂
鄠邑区石井街道,地处秦岭终南山脚下,旅游路以北,是鄠邑南乡的一颗明珠。县道南北五号路直通南北,八号路横贯东西。东南蔡家坡是名闻遐迩的央视打卡地,西南边陲栗峪口是秦岭七十二峪之一,更是石井地区美丽乡村中的一颗明星。
栗峪口村地处秦岭北麓中段,介于栗峪河与涝峪河之间。如今涵盖了栗峪口、涝峪口、土门和白云四个自然村。该村南依秦岭,北靠旅游路关中环线,八号路从村中穿过。交通便利,环境优越,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栗峪口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 村南的老牛坡上有秦隋甘泉宫遗址。其宫殿虽已不存,但“依稀可见依山建筑”之势。《汉书郊祀志》有“明庭者,甘泉也”的记载。村南老牛坡至今保留有明正德年间《重修明阳寺记》碑石一通,其中有“甘泉故址”“一日海通者罗什”等字样。“栗峪口马连岔战斗、涝峪口战斗”,是解放军某部击溃胡宗南檀庙前哨连、马连岔前哨连到涝峪口抢粮军队的一个著名战例。
栗峪口村自古是一个半山坡村,土地贫瘠,祖辈靠种地打柴为生,人称长工村。解放后因三线建设而闻名而带动,因山区矿产社办企业而发展,改革开放新农村建设后而突出发光,名气大震。
栗峪口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坚强努力下,在村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村上下大力气投资巨资,并依托政府资金打造美丽乡村,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上依托山区峪口自然历史环境优势,进行文旅融合,开办终南山甘泉书苑,创建红军过境户县陈列馆,引进外资创办土锤咖啡馆、阿喵奶茶厅、山炮台等餐饮点,开展乡村旅游项目。
终南山甘泉书苑结合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开办国学经典读书班,组织学员读国学经典课,还与上林苑诗词楹联协会琴心朗诵艺术团联办经典诗词朗诵会,参加人数达2000多人。
红军过境户县陈列馆成为西安市党史教育教学点,年接待教育社团300多个,人员3万多人。
村上鼓励村民开办家庭民宿,沿路开办咖啡馆,食堂餐饮等,由于交通便利,风景秀丽,每年吸引游客10万人之多。
如果你喜欢旅游,春夏可来栗峪口赏景。栗峪口村南依秦岭,可攀山玩水,可观景赏花,可赏林听鸟,可观云瞭峰。北可远眺画乡园田美景,近可细观天桥湖廊桥游艇。
如你喜欢探险,可上“秦岭迷窟”栗峪矿洞,那里有迷人的洞窟,使你望而生畏。如你喜欢踏青,可上村南甘泉宫遗址探秘,可上终南山甘泉书苑读经,可上药王洞求药,可上红色旅游点聆听。坐在白墙土瓦的《土锤咖啡厅》,点几杯奶茶,在《乡村会客室》会一下亲朋好友,听一听栗峪口民间散曲,闲聊以下天南海北的俄乌冲突,舒展一下身心疲惫的筋骨。
如果你秋闲旅游,可观满山红叶,可赏橡林(也叫相思林)美景。可闻田园果香,自採水果满笼。坐在农家饭馆,细品饭菜可口。捞一碗凉鱼解暑,喝一碗醪糟鸡蛋解渴。
去年夏未,我邀好友沿八号路一路前行,慕名来到栗峪口山口,观赏了建设中的南水北调出渣口栗峪口村出山隧洞,参观并重现了当年乘坐绿皮火车的场景,品尝了村中民宿热情好客的红茶,欣赏了村中湖塘亭台围栏的美景。
回家后我曾做了一个美篇《旅游何须去外地 ,秦岭北麓尽风景》宣传赞扬了栗峪口村美景。
一个过去贫穷少烟,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一个闻名的旅游打卡地,先后获得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西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西安市美丽党建示范村党组织、西安市乡村旅游示范村、西安市文明村镇等荣誉。所有这些成绩与栗峪口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干部群众的努办分不开,更与栗峪口村耿家一批退休文化人分不开。
以耿朝晖、耿振昌、耿军良、陈淼、耿珍等一批文化人,为村发展出谋划策,挖掘整理,写文宣传,招墨联友,举办诗联书法、颂读朗诵会,大力宣传,吸引游客,为村中文化事业和文化活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石井争得光辉,为美丽石井添彩,使栗峪口村成为石井街办一颗名星。
愿栗峪口村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愿栗峪口村一批文化人妙笔生花、耕耘出彩,为打造“诗画鄠邑,文艺石井”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