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中秋
文/百川河
观察了几日,月亮每晚都很犹豫
踟蹰不前,犹抱琵琶
据说,嫦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
中秋能否出来站台,另有一番考究
上半年大旱,两月不落雨
四十度高温,泥土急出眼泪
半夜抽水浇地,乾坤颠倒
夜间干活白天睡觉
汗水洒在月光下
人比黄花瘦
下半年洪水蓄谋已久
广东广西两湖河南河北大东北
江河浩浩荡荡
三峡大坝开了9眼闸,洞庭溃坝
康定泥石流,血浸山谷
每次开闸,下游不知身是客
失联的数字,咳血
路桥坍塌,高速路再续断桥故事
可惜白娘子压在雷锋塔下
浪漫姻缘续成恐怖剧情
人车都失联
葫芦岛洪水只有月亮看见
开闸,还是开闸,梦里没有老幼
绝,绝,绝
所有错,都在天
好天气集中在电视
收割未到,捷报已经出台
旱涝都是大丰收,人胜过天
增长的数字精准到小数点
晒黑累瘦的农夫看电视
该哭还是该笑
秋台风从海底拍案而起
愤怒的风,忍无可忍,百公里时速
登陆就乱砍乱砸
同是一股风
国外的灾情比国内详细
死伤失联数字精准到个人
尖端统计对外不对内
月饼滞销已有几年
含在嘴里吞咽不化
现代月饼越做越小
饼与汤圆可以划等号
价格一骑绝尘,吉利数
398、498、588、668、888
包装花里忽哨,虚伪的假面
流行世间
今年中秋,嫦娥可能拒绝合作
取消月饼订单,换一双烛火
浊酒洒向江河
问一问,失联者有几人归
江河湖海多少亡魂成了野鬼
中秋夜,月光引路
借一叶纸船,摆渡到中元
数一数,奈何桥上
走过多少香烛
#### 开篇设疑,引人入胜
1. **“观察了几日,月亮每晚都很犹豫 / 踟蹰不前,犹抱琵琶”**:
- 这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描绘成一个犹豫不决的形象,为整篇文章设置了悬念。月亮的“犹豫”暗示了后文将要描述的复杂情感和社会现象。
2. **“据说,嫦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 / 中秋能否出来站台,另有一番考究”**:
- 通过嫦娥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犹豫”的主题。嫦娥的“愁眉不展”和是否“出来站台”的考究,预示着中秋节的特殊意义和复杂情感。
#### 描述自然灾害,反映现实
3. **“上半年大旱,两月不落雨 / 四十度高温,泥土急出眼泪 / 半夜抽水浇地,乾坤颠倒 / 夜间干活白天睡觉 / 汗水洒在月光下 / 人比黄花瘦”**:
- 这几句通过具体的自然灾害情景,如大旱、高温、夜晚劳作等,展现了农民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艰辛生活。这里的“泥土急出眼泪”和“人比黄花瘦”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无奈与悲凉。
4. **“下半年洪水蓄谋已久 / 广东广西两湖河南河北大东北 / 江河浩浩荡荡 / 三峡大坝开了9眼闸,洞庭溃坝 / 康定泥石流,血浸山谷 / 每次开闸,下游不知身是客 / 失联的数字,咳血”**:
- 描述了下半年的洪水灾害,涉及多个地区,展现了灾害的广泛影响。通过“血浸山谷”、“失联的数字”等词语,表达了灾难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痛苦。
#### 社会现象,深刻反思
5. **“路桥坍塌,高速路再续断桥故事 / 可惜白娘子压在雷锋塔下 / 浪漫姻缘续成恐怖剧情 / 人车都失联”**:
- 这几句通过“断桥故事”和“白娘子压在雷锋塔下”的典故,将现代社会的灾难与传统故事相结合,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6. **“葫芦岛洪水只有月亮看见 / 开闸,还是开闸,梦里没有老幼 / 绝,绝,绝 / 所有错,都在天”**:
- 通过“只有月亮看见”和“开闸”的重复,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和对天命的无奈。
#### 现实与宣传的对比
7. **“好天气集中在电视 / 收割未到,捷报已经出台 / 旱涝都是大丰收,人胜过天 / 增长的数字精准到小数点 / 晒黑累瘦的农夫看电视 / 该哭还是该笑”**:
- 这几句通过电视上的“好天气”与现实中农民辛苦劳作的对比,揭示了宣传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表达了对虚假宣传的讽刺。
#### 结尾寓意深远
8. **“秋台风从海底拍案而起 / 愤怒的风,忍无可忍,百公里时速 / 登陆就乱砍乱砸 / 同是一股风 / 国外的灾情比国内详细 / 死伤失联数字精准到个人 / 尖端统计对外不对内”**:
- 描述了秋台风的威力,并通过对比国内外灾情报道的差异,反映了对国内信息透明度的质疑。
9. **“月饼滞销已有几年 / 含在嘴里吞咽不化 / 现代月饼越做越小 / 饼与汤圆可以划等号 / 价格一骑绝尘,吉利数 / 398、498、588、668、888 / 包装花里忽哨,虚伪的假面 / 流行世间”**:
- 通过月饼市场的变化,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商品化和消费主义的现象,表达了对虚伪表象的批判。
10. **“今年中秋,嫦娥可能拒绝合作 / 取消月饼订单,换一双烛火 / 浊酒洒向江河 / 问一问,失联者有几人归 / 江河湖海多少亡魂成了野鬼”**:
- 最后几句通过嫦娥“拒绝合作”和“换一双烛火”的意象,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哀悼和对现实的无奈。
11. **“中秋夜,月光引路 / 借一叶纸船,摆渡到中元 / 数一数,奈何桥上 / 走过多少香烛”**:
- 结尾通过“月光引路”、“纸船摆渡”和“走过多少香烛”的意象,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死轮回的思考。
### 总体评价
这篇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对比,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包括自然灾害、社会现象、虚假宣传以及消费主义等。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是一篇富有思想性和艺术魅力的作品。